产业向海外转移的压力正从前期的讨论变为当下的现实。更引人注意的是,产业向海外转移已在悄然之间对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在此情形下,多管齐下缓解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其必要性快速上升。
百隆东方8月19日晚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为2.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2.05%;营业收入为24.9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2%。同时,百隆东方7月30日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中曾提及,部分客户向有一定价格竞争力的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订单,是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投资者对于产业向海外转移问题的关注。
在产业向海外转移中,最容易遭受冲击的就是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出口加工业。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迅速被侵蚀。在此局面下,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断抢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海外订单,进而影响到相关企业的业绩。
作为上市公司,依托A股资本平台的支持,客观上对产业向海外转移上获得了一些免疫力,即便如此,部分上市公司依然未能完全摆脱产业转移压力的困扰,这足以说明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已迅速显性化。与上市公司相比,一些非上市企业遭遇的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不管是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都要比上市公司大得多。
针对产业转移,国内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以应对其挑战,其中包括开拓新市场、提价、业务和产品转型等、向中西部劳动力更便宜的内陆省份转移生产基地。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指望多数国内企业在短期通过提价的方式应对产业向海外转移,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开拓新市场、业务和产品转型等措施,都是长期才能见效,就短期而言,这些措施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向中西部劳动力更便宜的内陆省份转移生产基地,成为缓解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的首选措施之一。
事实上,向中西部劳动力更便宜的内陆省份转移生产基地,不光是应对产业向海外转移相对有效的短期策略,而且其对于我国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虽然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不高,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将这部分产业留在国内,而不是任其转移至海外,对于稳定国内就业意义重大。另外,让产业在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对于东中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理想的完美终究要遭遇现实的考验。向中西部劳动力更便宜的内陆省份转移生产基地,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东部产业往往都是以集群形式存在,配套功能相对完善,如果单纯只是某家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在缺少配套产业支持的前提下,其降低成本的效用将大打折扣,而要吸引产业集群向中西部转移,营造良好的实业环境至关重要。就实业环境来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给企业带来的隐形成本似乎更高。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以外,搬迁企业的隐形成本,诸如繁冗的行政审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等,都在客观上制约了搬迁企业效率的提升,加重了企业的隐形成本。
在此局面下,进一步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隐形成本,为搬迁企业营造更好的实业环境,已成为多管齐下缓解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的题中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