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第三次产业革命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以数字化制造的三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核心是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果消费潜力充分挖掘,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如果弥补技术上的短板,中国企业仍然能把握住机遇。
事实上,从中国证券报了解的情况看,东莞一些实力强、效益好的企业普遍已从2008年开始升级转型,更新产品工艺,升级技术,避开国外市场,从出口专攻内销。
东莞台商协会副会长、程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文程表示,“最近这几年经过提升机械的自动化,注重研发及销售,公司的议价能力提高了很多。”在同行普遍订单减少的情况下,程品电子的订单订单量每年都有成倍增长,今年也不例外。
徐建华强调:“东莞未来的发展主要靠‘三重’的推进。就全市而言,主要是集中在几个市级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一个增长极。镇上的企业很分散,主要通过搞工业集中区,通过统筹整合土地,引导建设镇上的工业集中区。‘三重’没有特殊的定义,没有特指哪类重大项目,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判断‘三重’的标准,主要是看它对转型升级的重要程度。”
而在年中点评会上,东莞市经信局局长冼周恩建议,进一步加强莞深产业合作,在与深圳毗邻的清溪、凤岗、黄江、塘厦等镇划出总面积为50--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命名为东莞特区,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用10--15年时间,打造超千亿元重大产业集聚区。
对于东莞未来的发展,林江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自上而下,即依赖市政府方面的“三重”建设,比如最新的投资100亿元的华为项目;随着项目上马,配套工程也会相继跟上,对经济止血的作用比较稳定,不至于进一步滑落。
不过,这种转型并不容易。陆磊表示,从长期来看,未来选择怎样的主导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从可能性角度来看,主要的工业地区发展一般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载体,很难看到东莞有这种载体能够形成。真要做,可能也行,但这对于东莞来说难度很大。
陆磊表示,如果产业要高端化,增加附加值,一般而言需要研发基地。当然并不意味东莞做高端化或增加附加值可能性不大,而是这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短期在东莞形成真正的研发基地,这是一个事实。东莞也在想一些办法,包括松山湖类似科技园区的建设;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出口300强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设计加生产的运作模式。但是,东莞能否较短时间内形成研发力量进而实现可产业化,这是一个考验。
而另一条路是自下而上。冯飞判断,目前倒逼机制已经形成,现在的表现是沿海民营企业设备投资增长比较快,通过机器设备代替劳动力以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劳动生产率。民营企业市场的自然反应非常快。下一步,就是要产品创新,价值链升级等,当然过程会比较痛苦,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自食其力能力非常强。
事实上,由于代加工模式无以为继,已经倒逼企业自寻出路。在产品展览厅,张鸿飞指出一款最近设计的产品表示,“正在与‘愤怒的小鸟’公司商讨合作,目前已经有相关产品获得专利、希望借助这款热门游戏开拓市场。”这位80后小企业主表示,“虽然很艰难,但是也要开始着手做品牌。”他表示,下个月初会有一批货与一家团购网站合作,毛利会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