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金融超市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商城

多策并举推动经济良性“去地产”

 

  从已公布的7月地产资金数据可以看出,地产企业靠贷款拿地投资的效应依然强烈,在融资渠道可能放开的预期下,地产行业的资金获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于地产调控而言,资金的放松无疑意味着房价走高的动能进一步增强,在市场非理性的作用下,地产推动经济的模式可能强化。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看,去地产化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效,在多种力量的博弈下,地产化的经济顽疾反而会加强,从长远看,如何去地产化,把环保、新兴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还需理念的更新和实业的探索。

  地产金融化趋势不改

  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6.6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较1-6月略回落0.6个百分点。平安证券地产业分析师周雅婷认为,若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全面放开,则将对开发商现金流情况再次形成利好,降低开发商融资成本。她认为,从自有资金和其他渠道来源的资金在7月份开始出现明显回升,信托、过桥贷款等成为地产业获得资金的新渠道,传统的依赖银行的模式在当前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阳光置业副总经理范小冲认为,目前地产行业的资金环境相对宽松,地产与金融结合的趋势更加紧密,在当前经济的拉动中,地产的作用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强化。远洋地产行政总监张晓岩认为,从短期看,地产调控的思路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地产金融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任何模式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地产行业当前也面临着瓶颈,如果熬过了,可能会迎来新的模式,如果泡沫快速破裂,那只有进行缓慢的疗伤。

  发挥新兴产业支柱作用

  对于当前的地产业发展态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从中期看,地产业还将是国民经济的拉动产业,但是目前积累的问题很多,发展模式也不能单靠过去了,虽然调控以来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反而路径依赖的情况更加严重了,但是目前业内也有共识,只有进行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地产业才有可能避免泡沫的迅速破裂,未来调整将是行业面临的主要环境。

  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去地产化是长期趋势,但是从短期来看,更需要注重培养环保节能、新兴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机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同时在舆论上给予正确引导,不要使这些行业成为第二个光伏行业。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证网 2013-08-14)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Article
·中国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8088亿元
·国务院批准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4个备选项目
·央行:前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0.96万亿
·7月末M2同比增14.5% 新增人民币贷款6999亿
·卫生计生委回应”单独二胎”:将逐步完善生育政策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