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不少证券公司其实有很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一些小券商。在他们的研究中,互联网金融的大门打开,还面临几条路径的选择,综合来看,券商领域可能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以下几种:
一是网上经纪交易通道类公司,有几家公司已经在准备。但都是和门户网站合作,主要出于流量考虑。但从国外的成功模式看,这类业务的核心要点是需要引进一家外资公司,因为既然是提供交易平台,那股票、期货、外汇等都要有,所以最好有全球交易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券商没有QFII资格。
二是销售平台,是券商资管以及基金公司等最先关注的,淘宝网、数米网等已经存在,交易平台后面衍生超级账户概念。如果券商不做交易平台的和第三方合作。传统都是通过银行营业部,人力成本也很高,所以用互联网做渠道补充,不会都去自建平台。在这个模式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都是产品本身,需要设计出适合网络的产品。
三是与券商融资功能相关的,目前暂时还没有券商做,已有的一些P2P网站也是基于融资功能出发。但未来有可能会出现诸如“在线IPO发行”等业务。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债券、股票等产品很多都是机构购买,他们不一定选择通过网络渠道,所以这块可能会比较慢,所以方向在于发行非标准化产品、高收益债产品等,寻找合适的网上投资人。
四是另类交易的平台,提供衍生品和策略化的交易。这将是一个细分市场,它不需要大面积宣传,但投资者的群体认同度高,另外金融衍生品,目前国内已有的不多,所以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做。从发展趋势看,这可能会是较晚的业态。
到底采用哪种业务发展模式?各家券商的想法不同,但他们表示,任何一种模式做好了,系统投入都是上亿级别的。现实的问题首先是投入资金比较高,服务器、系统开发人员等。过去券商交易系统都是外包的,如果自建平台,人员成本很大;如果采用并购方式,当前的IT公司有平台的溢价都很高……最近有些公司在增资扩股为新业务作准备。
“大家都看到阿里金融支付宝很牛,但是否有看到他们十年积累?”有券商老总表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并非一夜之间,背后的积累和时机也很重要。要做完善的平台,初期启动资金就很大,对于资本金实力雄厚券商也许可以。已有自建网络商城的券商此时显出了优势,上海一家券商表示未来网络商城的作息将延长时间12小时,达到7*12小时,服务覆盖面更广。
小券商则更为现实,认为做互联网金融还得有差异化。有几家券商公司都表示,将来业务重心和别的大券商应当不同,能够提供的产品也不同。例如有公司表示会整合母公司及集团公司的其他资源,考虑在PE创投方面做业务,有些则考虑做房地产金融、汽车金融等方向,但总体还是要从各自的股东背景,以及现有的资源禀赋出发,以其呈现证券公司有差异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