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金融超市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商城
贵金属贵金属资讯市场述评
世元金行:安倍经济学只能把日本经济带入死胡同
 

  安倍晋三从去年12月16日上台以来,提出了著名的“安倍经济学”,其效果从日经指数的走势来看应该说是相当理想,日经指数从去年11月份9195点开始上涨,可谓是一骑绝尘,直到今年5月份已经涨到了15942点,整体涨幅高达73.37%,远比我国的A股从1949涨到2444要强的多,我国的A股只有25%的涨幅。

  什么是安倍经济学?为何有如此大的效果?

  安倍上台之后推出的“安倍经济学”,归纳起来就是“三板斧”,第一板斧,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板斧,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第三板斧,结构化改革,即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安倍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释放流动性――推高通胀和股价――产生财富增加效应――推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实现经济复苏。

  如果说这看来有些抽象,那么用安倍晋三的经济顾问、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教授滨田弘一的话说就显得非常直白:“如果我们让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比从前更加积极地消费。如果大家都积极消费,那么日本的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日的雄风。”

  这做法我们可以回想一下08年我国推出的“4万亿救市计划”在短时间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快速投入到“铁公基”之中,通过大量的投资来促进消费。

  从我国的经验来看当年的“4万亿”投资,给后来09年和10年所带来的全面性通货膨胀和高企的楼市,以及目前地方政府大量的不良债务,就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印钱如果能够解决经济危机的话,那么就不会经济危机了。很显然在我国这个政策并没有起到长期的效果,那么日本呢?

  在安倍大幅的印钞之后,日本股市的财富效应的确出来了,但是日元也是大幅贬值,周边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对其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大肆批评,但是安倍仍是我行我素。

  股市财富效应出来了,第一板斧的目的达到了,那么第二板斧呢?——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安倍玩不转了!

  财富效应出现了,然后就是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消费,但是这个手段日本在二战之后就用过,当然的很多政府投资而发行的债券都变成了坏账,没发偿还只能借新还旧,这点上和美国国债一样,目前这个时候让政府拿钱投资根本不可能,只能接着借钱投资,借钱就要付利息,那么利率怎么定?

  按照安倍的想法,通过第一板斧大量印钞之后,国内的通胀水平会起来,按常理来讲,债券利率也会水涨船高,但是,日本的债务太大,一旦提高利率,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最少得拿出8%来付利息,可是日本财政年年赤字根本没钱,而且就算有钱拿出8%之后,想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提高利率,在全国都因为大量印钞而引发通胀之后,不提高利率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通胀,通胀就是在变相的洗劫老百姓的财富,而且高企的物价也在压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使得老百姓不得不增加储蓄节俭开支,这点和我们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不是老百姓没钱,是有钱不敢消费!并且日本比中国更悲催,因为日本人口面临快速老年化问题,不仅不敢消费,而且收入也在减少,这就使得其家庭总体的储蓄水平也在下滑。

  有钱都不敢消费,更何况这点钱还在减少,这又使得安倍促销费的理念落空。

  目前来看,虽然安倍经济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想要继续进行下去其难度非比寻常。

  只有在GDP增长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日本巨大的债务负担才是可控的,因为这既能让日本再平衡其经济结构,又能让日本政府有能力支付极低的偿债支出,GDP不增长,利率不变,一切和没有安倍经济学之前一样。然而,如果日本经济开始增长,无论哪种方式都将面对严重的债务约束,同时将再次令经济结构远离消费。

  如果情况真的这样发展,日本的储蓄率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上升,同时,除非投资可以一直地增长,否则日本将面临产能过剩的结局。那么安倍经济学很可能在中期就以失败告终。

  虽然过去十多年里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并深陷通缩之中,但其实日本经济结构本身一直在向更为均衡的方向转型,至少也保证了整个金融体系,甚至社会体系的稳定。而安倍经济学却希望打破现在这个稳定的均衡,虽然不能排除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其道理将更加艰辛和漫长。


(摘自和讯网 2013-10-28)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Article
·Adlux:非美冲高回落 线走势震荡
·赵臻:欧元若冲上1.3800将引来欧洲央行关注
·王羿达:欧元高处不胜寒 澳加镑急流勇退
·何德彬:美指关键位调整 看初请失业金数据能否保住美指底线
·向正文:美加一枝独秀领涨汇市 10月PMI数据再次来袭
每日关注  
· 模拟交易
· 财经日历 · 黄金理财计算器
· 央行利率 · 外汇行情
  品种资讯
现货黄金 账户贵金属 实物黄金
铂-银-钯 黄金期货 黄金期权
  贵金属资讯
 · 市场述评
· 行情速递 · 贵金属理财
 · 贵金属动态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