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削峰”近尾声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料重启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正在经历2017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停摆。截至1月9日,央行连续12个交易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到期自然净回笼的资金已超过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央行持续净回笼的累积效应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逐渐回归中性。考虑到年初财政库款往往增加较快、后续还有不少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本轮以对冲上年末财政库款大额投放为主要目的的公开市场“削峰”操作正进入尾声,公开市场操作料于近期重启。

  “削”财政投放之“峰”

  1月9日,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2017年12月22日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停摆12个交易日,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停摆。同期,央行逆回购到期形成的自然净回笼已达10500亿元。

  2017年底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度转入“削峰”的进程,这一次“削”的主要是年末财政资金投放带来的流动性“洪峰”。

  我国财政季初月份大收、季末年末大支的特点较突出。12月是财政支出大月,有大量财政存款在12月中下旬释放。从财政存款历史数据变化看,2011年以来,12月的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下降均超过1万亿元,对应大额财政净支出,形成流动性供给。此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负责人表示,预计2017年12月财政因素将净供给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

  年末财政大额支出可明显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与之相应,每年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会迎来一次跃升。当流动性总量增加并超出央行认可的水平时,央行即会出手调控,引导流动性回归中性适度。近年来,央行始终如此操作。

  业内人士指出,保持流动性基本平稳、中性适度是中性货币政策的要求,基于此,央行结合流动性形势开展逆向调控,张弛有度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在资金总量较高时,进行“削峰”;在资金总量偏低时,进行“填谷”。

  在外汇因素影响减弱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对短期流动性状况的影响在加大,也成为央行开展“削峰填谷”操作的重要触发点。例如,上一次公开市场操作出现如此长时间的停摆发生在2017年6月-7月,正是因为6月下旬财政支出形成大量流动性投放。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1-1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