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伴随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市场也开始猜测和议论中国央行是否也会进入加息通道。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外部压力,应该在保持稳健中性前提下开展略紧的货币政策操作,防止由于中美利差过度收窄而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动。利用美联储加息之机允许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适度上行,可向国际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协调、稳定中美利差之意,特别是警告海外做空力量,央行随时有准备应对的措施。
美联储北京时间14日凌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这意味着美联储预计2018年加息3次,与9月份的预测保持一致。
马骏表示,从美国的就业、企业盈利和股市表现等数据来看,美国经济比预期来得强劲。如果美国启动减税,这是对其实体经济的另外一个刺激,美国经济估计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同时通胀压力也会上行,股市泡沫也可能加剧。这些情况都表明,在加息之后,美国明年加息的速度或力度可能超过预期。美国加息步伐较快,就会对美元指数形成上行压力。另外,美国减税也自然会导致美国在海外的资本回流,以及其它国家的资本更多地流入美国,从而加大美元指数升值的动力。美元指数上升,其它国家的汇率相对美元就会面临下行压力。
马骏指出,对中国来说,面对这些外部情况导致的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压力,应该加大降低国内企业税费负担的改革力度,加快服务业开放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快证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开放步伐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证券投资,同时应该在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开展略紧的货币政策操作,防止由于中美利差过度收窄而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动。
马骏表示,从我国国内的宏观数据来看,稳健中性前提下略微偏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也符合最近宏观经济走势的要求。首先,我国近期的经济增长表现较好,尤其是就业情况还好于去年。第二,CPI虽然低于2%,但全年的PPI涨幅在5%左右,经过一个时滞,PPI的压力会传导到CPI。第三,从防风险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引导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防止过度套利等政策意图也需要保持相对紧一些的货币政策。
央行14日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为对冲税期和月内MLF到期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季节性流动性需求,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当天开展逆回购操作500亿元,包括300亿元7天和2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至2.5%、2.8%,此前分别为2.45%、2.75%,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同时开展一年期MLF操作2880亿元,操作利率上行至3.25%,上次为3.20%。
马骏表示,今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上行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从幅度来看,上行幅度仅5个基点仍小于市场预期,其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对市场影响有限。此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略有上行但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可释放继续去杠杆、防风险的信号,避免市场主体形成长期低利率预期,抑制有政府担保或隐性担保的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扩张广义信贷的冒险行为,这有助于控制宏观杠杆率;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了经济运行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总体还是把握了稳增长、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的平衡。
马骏认为,利用美联储加息之机允许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适度上行,可向国际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协调、稳定中美利差之意,特别是警告海外做空力量,央行随时有准备应对的措施。
“目前国内市场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一定利差,如利差持续过大会影响流动性的分层传导,扭曲市场定价。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早就应该上一些,6月份美联储加息后没动,是考虑了当时债市波动的因素。”马骏说,“现在宏观条件具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一些可缩小其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修复市场扭曲,减少不公平套利。实际上,5个基点的幅度还是小了点,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加大纠偏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