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发生的遗憾

    作者:star6

 

    我居住在东北一个中型的工业城市,本地不但冬冷夏热,而且春秋的大风还能刮倒树,如此不爽的外部环境使我尽可能的猫在家里拒绝外出。所幸电脑爱好者 + 大龄网民的双重身份也的确让我没有什么强烈的出门欲望,想吃想喝打个电话自有人送上门,想玩想乐只要往电脑前一坐便有说不尽的舒心惬意,御宅一族的人生差不多都是如此。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不知不觉中很多事情都变得越来越方便了,在线上学、在线看书、在线聊天、在线游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最重要的当属在线花钱与赚钱。

  我是直到 2005 年 7 月才首次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账户的,那是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灵通卡,深蓝基调的小卡片看上去平平无齐,甚至都不如路边小亭贩售的各式电话卡来得花枝招展。也许有人会奇怪,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这时候才有自己的户头呢,其实若把这理解为凡是好男人都不屑于管钱也不敢去管钱就说得过去了……

  那时候之所以想起来办张卡,主要是因为网上的稿费来往逐渐频繁,编辑们在索要通讯地址赠刊之余都会要个卡号打稿费的,每当此刻我总会在显示器之前面红耳赤的告知对方老子没有银行卡稿费请走邮局,这种尴尬大致约等于一个上门推销的商务人士连自己的名片都没有。此外还有个原因就是经人推荐知道了淘宝的存在,网上购物的魅力在一分钟之内便俘虏了我以及我的心,当然还有那虽然揣在我口袋中但挥霍主权却并不属于我的钞票们……在这里说句大实话,不管是编辑指定还是网友指点,多数的意见都是推荐我去弄一张招商银行的卡来做网上使用,依我本意是很想从善如流的,怎奈何招行在我周遭方圆百里之内不见影踪,遗憾之下便抱着既然吃不到鱼就拿熊掌对付一口的心情出了门。

  在本地以营业网点的覆盖率而言工行可谓是一家独大,毫不夸张地说工行的网点数量要比其他银行的全加起来还要多,这种气势于普通群众有益无害。冒着私设小金库的绝大犯罪嫌疑,我最终步入了离家最近的工行一所分理处。对于我这种内向性格的腼腆人士来说,头一次自己去银行开户其挑战性与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去宾馆开房……

  “那个……我想办张卡,能在网上用的那种。”

  “对,网上银行,您就别问网上银行有什么用了,这个您应该比我清楚。”

  “存折?那个我不要,光办卡就行了。”

  “大姐,请问这牡丹卡申请表怎么添?”

  “嗯?还得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啊?”

  “噢,现在存钱不用添单子啊,小学时跟我妈来存 20 块钱不添都不行呢。”

  ……

  整个过程都比预料中的要顺利,大玻璃窗里面的工作人员虽然一直在面无半点微笑的表示不耐,但怎么也要比在邮局取汇款时所遇到的满脸煞气横眉立目要强上许多,起码不用我小心翼翼的陪笑脸。内心稍稍感叹了几秒钟“为人民服务”终归只是口头上说说的泛泛空话,接下来归纳整理出开户与开房的唯一共同点——都要身份证,我再度确认网上银行已经开通并能使用后便迅速转身离去,没有一丝留恋。

  似乎有点理解女人为什么爱逛街购物了,细细挑选后花钱买下心仪的物品的确是种享受,我是指是不用自己两条腿走半天路也不用当跟班拎大包小裹时的情形。六七年的网龄显然没有活在狗身上,三下五除二搞定 icbc 的所有事宜,没有任何的疑难出现,然后就是绑定支付宝、充值、购物,总之便是花钱如流水,如那种涓涓细流……自己买帮家里人买帮朋友买帮同事买都用这么一张小卡,具体的经过和感受大家都差不多,本文的主题又不是一门心思唱网银的赞歌,所以就不在这里拾人牙慧了。

  钱到用时方恨少。当我发觉卡里的钱仅剩两位数的那一刻起,我就好像印了名片的商务人士一样把卡号给所有的编辑一一送上。心下盘算的好,稿费直接入卡要比走邮局汇款我自取快上五天左右,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资金回笼加速意味着很多好处。想法是很美的,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最常往来的杂志编辑很遗憾的告诉我一个坏消息,接财务部通知,发放稿费不登记工行卡,理由是他们不用人工汇款,机器办理看不到用户名容易出错,给我两个选择,要么提供其他银行卡最好是招行卡,要么就继续忍受邮局的“为人民服务”。这个小插曲搞得我很郁闷,当初设想的就是用这张卡收纳在网上赚的钱然后在网上花,那多时髦啊,说出去也有面子不是……我无意在这里褒贬哪一家银行,我只是很客观的说说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儿,仅此而已。

  虽然有点郁闷,但到现在我也没有去申请别家银行的网银,因为单就网上购物这一角度来看,工行并没有一丝一毫让我感到不便,不仅仅是淘宝,我在网上和人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使用工行付款的,一直也没什么差池。 icbc 的界面我很喜欢,既简洁又不失美观,各种查询方式提供的也够完善,用的特习惯。我第一次体验网银的转账汇款是给一个常驻的网上社区捐款,如果说感受就只有三个字——真方便,根本用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

  以往拿着现金去柜台汇款到外地时花上大把的时间是肯定的,路上就不说了,光是排队就很考验人的耐心。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分理处,共计五个窗口常开的是三个,中午 11 点半之后下午 1 点半之前就只剩一个在服务,其余一律高挂免战牌。单纯的排队也就算了,偏偏工作人员的动作也慢,接待卡存卡取的客户还好些,大概 2 分钟能解决一个,只要遇上拿着存折要交各种费用的客户时速度肯定大大慢下来,还有就是办理大额业务更是慢到不像话。好容易排到我汇款,一听是汇外地的那个啰嗦啊,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对方的用户名核对,这倒也罢了,关键是我记性不好,总是忘记带身份证……后来,当我坐在自家电脑前喝着橙汁听着音乐登陆网银自己动手转账时,总算感受到有钱就是大爷的那种自豪感。

  提到网点的业务水平我要发发牢骚,虽然是针对柜台的工作人员而发但是跟电子银行却有着很大关系。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下半年 icbc 的升级吧?以前我都是不看网银的公告的,那次赶巧看到了升级通知,里面还提到了关于网银自助申请与柜台申请的区别,似乎主要是体现在交易金额的上限,但是我没有看明白,于是在之后去银行存钱的时候顺便跟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具体的情形,我并没有问什么离谱的问题,我只是问我的这张灵通卡在电子银行的每天最大交易限额是多少,如果有累计限额的话最大又是多少,很令我遗憾的是工作人员摇头说不清楚网银升级的相关事宜,理由就是除了我没有谁来办理过网银业务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熟悉这个,而且拒绝帮我弄清楚,只是一个劲要我自己去支行问。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这次工行送的 U 盾上面,我拿着 U 盾去申请并下载证书兼询问证书将来会不会进行收费,结果工作人员再次以不熟悉该项业务为理由答复我,又是让我自己前去支行咨询办理。我只能再次遗憾了,两次时间相差足有半年,不会的还是不会,连用户都有了安全意识进步到想要使用 U 盾保护自己的网银安全了,而银行的基层工作人员却还是对网银茫然无知。是懒?是不作为?恐怕是根本就不把电子银行当回事儿吧?比较而言,东北现在是比较落后,但毕竟我所在的城市也算是颇具规模的,至于连银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业务能力也落后至此么?我一直光顾的只是同一个分理处,但我琢磨这样的现象在广大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肯定是普遍存在的,咱们工行的网银该不会是只给那些能去支行办理业务的“高级”客户提供服务吧?若是如此,就不是一句简单的遗憾所能形容的了。

  行文至此,总算是说到关键的了,不然连我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吹捧工行网银的枪手。下面我开始说一些我个人的建议和想法。

  第一条,建议对基层网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电子银行的相关方面,都什么年代了,一个银行的工作人员面对客户提出的正常要求竟然用“不会”“不熟悉”来答复,这是一种耻辱,不会做菜的厨师有什么资格站在厨房里?

  第二条,建议在所有网点内张贴或者发放电子银行的宣传材料,只有知道的人多了用的人才会多,这一条当然要在第一条之后实行,不然工作人员还是一问三不知。其中关于 U 盾以及证书是否收费问题要明确,例如是一次性收 U 盾的成本费而证书永远免费或着证书每 5 年一升级时收升级费,还是没准什么时候开始证书也要缴年费才可以继续用呢?这是我个人比较关心的,很讨厌看到大家都用上 U 盾后证书突然开始收费,那样会有被骗的感觉。我是很希望网银的证书能够永远免费使用,而且连 U 盾都由基层网点免费发放给所有的网银用户。

  第三条,建议进一步增强跨行转账的实用性(这里不仅仅单指网银而言)。就以我前面提到的稿费发放一事来说,如果对方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银行卡都能准确无误的汇款至我的账户中,因而无法借口说容易出错或是其他什么技术方面的原因而要求我换卡时,我才会将没有招行卡而不得不用工行卡的遗憾抛至脑后。

  对于现在的电子银行而言,这三条就是目前我所期待有所改进的,也许随着时间的变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需要,但那是将来的事情不是么?那时也许有一天,工行的征文活动中我还会出现来唱反调,希望到时只有我一个人强词夺理的在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像 “遗憾”这样的悲哀字眼将不会再随我出现,若真如此,我便做个恶人又有何妨?

工行网友谈电子银行 新浪网友谈电子银行 淘宝网友谈电子银行
和讯网友谈电子银行 腾讯网友谈电子银行 联众网友谈电子银行
 
盛大网友谈电子银行  
 
webmaster@icbc.com.cn  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95588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