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价值风格 把握岁末行情
进入12月份,9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好转的累计效应以及新“四化”建设政策红利的释放预期激发了A股市场的做多热情。本月以来(截至12月13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81.36点,涨幅4.11%。从行业表现来看,23个申万一级行业除食品饮料下跌(跌幅2.00%)外,其余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以建筑建材、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周期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65%、7.58%,房地产板块继续延续前期强势,本月以来已累计上涨7.14%。从风格指数来看,中盘指数涨幅居前,涨幅为4.91%,大盘指数和小盘指数分别上涨4.67%、4.45%;价值指数上涨5.90%,成长指数上涨3.97%。
大类资产配置
虽然进入12月以来A股市场一路震荡上行,但考虑到年底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资金阶段性紧张、限售股解禁压力、美国财政悬崖尚未解决等,我们依然建议投资者稳健布局,不要贸然跟进,稳健型投资者继续保持相对均衡的投资组合;积极型投资者谨慎提高组合股票仓位,把握左侧布局机会。具体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配置1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2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5%的指数型基金,15%的QDII基金,40%的债券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0%的指数型基金,10%的QDII基金,40%的债券型基金,2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配置1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50%的债券型基金,4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
偏股型基金:
关注“新四化”主题基金
9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好转,上月各项经济数据进一步证实经济延续回暖趋势,如11月CPI同比上涨2%,其中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涨幅均低于预期,物价水平继续维持低位运行;房地产投资发力,大幅增长,继续拉动经济复苏;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但从基建投资和工业投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来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A股市盈率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估值中枢有望小幅抬高。此外,从外管局公布的QFII审批额度来看,近两个月QFII审批额度的大幅增加表明了外资对当前A股投资价值的认可。考虑到年底限售股解禁压力,银行季末考核、企业年底结算、居民消费需求可能造成资金面阶段性紧张,美国财政悬崖等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于此轮以周期股带动的强烈反弹,我们建议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高,等待市场风险进一步释放进行右侧布局。
在维持市场整体震荡格局不变的观点下,在投资策略上,我们依然强调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受益于“新四化”建设的相关板块,短期来看主要以建筑建材、房地产投资为代表的周期板块,现阶段来看上述板块估值较低具有较高安全边际;中长期来看以节能环保、医药为代表的符合结构转型的板块。投资者可精选历史业绩良好,操作风格稳健,且重配建筑建材、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周期板块的基金作为核心配置;中长期来看继续重点关注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业绩稳定增长的医药、食品等成长性较高行业的基金。
固定收益品种:
把握货基岁末行情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不断证实经济弱势复苏,物价水平温和反弹,年末因素资金面维持中性偏紧局面,对债市形成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组合久期,重点关注重配高票息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债券型基金,随着股市行情的逐渐好转,激进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受益正股价格上涨的可转债基金以及可适当投资二级股票市场的偏债型基金。
临近岁末年关,银行季末存贷比考核、企业年底结算、居民消费需求旺盛等一系列原因将造成资金需求旺盛局面,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协议存款、回购、短融等货币市场工具,因此受益于资金面紧张,每逢年末至春节期间,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大概率将上演岁末行情。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华夏、南方、嘉实等基金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
封闭式基金:
折价优势结合选股能力
12月以来(截至12月7日),2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净值全线上涨,加权平均上涨2.81%;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也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加权平均上涨3.56%。由于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表现相对优于基金净值,25只传统封基整体折价率由11月末的10.56%缩小0.16个百分点至10.40%。其中,基金鸿阳、基金久嘉持续高折价,折价率均在17%以上。
考虑到今年市场整体维持弱势格局以及基金对于浮盈的兑现程度,今年传统封基的年度分红行情及二级市场表现或将较为平淡。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建议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折价优势,精选选股能力强、行业配置注重成长及估值,且具有一定折价优势的基金。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