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1日 20:26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1日发布报告称,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资产负债情况不足,难以支持以发行次级债为主的融资发展模式,中国保险业的信用风险正进一步上升。 大公指出,近年来,中国保险业退保、投诉、应对宏观变化较为迟缓,信用风险持续上升。处于经营低谷的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发行次级债来缓解资本压力,次级债融资规模屡创新高。 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次级债融资规模从2009年的145亿元攀升到2012年的945亿元。其中,寿险公司发债与净资产的比例持续接近监管层50%的“红线”,如平安寿险次级债占比为43%,太保寿险占比50%。 大公认为,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来说,发行次级债只能暂时解决融资问题,最终仍需偿还,积聚的风险依然膨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信用风险将集中爆发。另外,保险公司次级债最大的购买者为银行和其他保险公司,这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扩张。 不过,大公表示,2012年中国保险业全面启动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接连出台了多项资金运用监管政策,为保险公司在政策放松、自主权提高和投资回报上提供了机会。保险公司应该借机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负债匹配的能力、提高企业运作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加强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
|
|
|
注:本页面信息由世华财讯提供,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
(世华财讯 2013-03-01)
|
【关闭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