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争端解决机构于当地时间5日向WTO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尽管这次的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
WTO表示:“裁定小组建议,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中国将其(对原材料)措施与WTO的有关责任保持一致.”
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它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它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墨西哥于8月21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
此后,按照相关程序,中国与美欧墨三方分别于2009年7月份和9月份就原材料出口问题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但鉴于通过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12月21日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7月5日发布的专家组报告认为,中国的出口关税与入世时的承诺不相符,原材料出口限额的设定也不符合WTO规则。中国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这种出口管制是与国内原材料生产和消耗管制结合进行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现在可就原材料的裁决进行上诉,据悉商务部已准备提出上诉。如果不这么做或上诉失败,中国则必须取消出口限制,或面临来自三个投诉方的报复性贸易制裁。
相关人士表示,这一裁决对国内的原材料行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企业倒希望大量出口。只是会给环境问题和我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带来一些担忧。
从我国政府的角度来说,限制主要原材料出口(主要是9种原材料)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随着中国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这些原材料在中国的储备也是有限的,国家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其实施保护。二是这些原材料是高耗能资源,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开采和加工的资质。中国政府确实是出于环境保护而做出限制措施。
尽管这次的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为高科技产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曾多次公开表示,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中国会保障国际市场的需求。为了保障国际市场稀土的需求,多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着环境资源的压力,努力保持了相当数量的稀土出口。中国以占到全球30%左右的稀土储量,提供了全球80%至90%的稀土生产量和贸易量。
对此,欧盟贸易专员德古特最近在布鲁塞尔一个原材料论坛上发表讲话说,原材料案将大大增强欧盟在稀土问题上提出申诉的有利地位。对于很多工业应用都至关重要的稀土矿,已经成为一个特殊问题。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