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受次贷引发的全球¾¬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从欧、美、日等成熟市场,到亚洲、南美等新兴汽车市场都无一幸免。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宝马、大众等企业都在这场席卷欧美各国的¾¬济危机中销量大幅下降,幅度约为20%—45%,下滑幅度远远超出以往。
伴随着销量下滑,成本的攀升以及库存的增加,企业的盈利状况日益恶化,近期更是爆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若无政府大规模注资救助将破产的危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面前,伴随着销量下滑、盈利下降,世界各国的汽车股股价普遍出现重挫,美国通用股价更是较2007年最高点下跌90%以上。
虽然目前汽车行业危机在世界各国都有所体现,但由于此次危机起源于美国,而美国汽车行业三巨头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故我们不妨以美国汽车行业为例来阐述此次危机的成因。
宏观因素:金融危机引发实体¾¬济危机,汽车销量下降
发生于2007年下半年的次贷危机,起初并未得到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认为危机仅仅局限于贷款领域,却不曾想到一颗小小的针尖却可以刺爆整个气球。由于美国¾¬济近几年来的快速扩张,金融公司不在满足于低收益的存贷业务,而更沉醉于具有高杠杆、高收益的金融衍生产品,次贷产品也就应运而生。在金融公司对次贷产品进行打包处理时,投资银行刻意忽略了次贷产品的风险而放大了其收益,且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领域的安全防范也在追求高收益的疯狂中被置之不理,同时,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洲地区的银行都采取了高杠杆的扩张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决定了所有银行最终将形成一种新的资产负债模式:软资产硬负债模式,也就是说资产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而负债是固定的。但所有人都只注意到了资产可以无限扩大的表象而忽略了其亦可缩小的可能,于是当次贷危机发生后,这种资产无限缩小的可能终于发生了,各国银行由于资不抵债开始大规模破产,于是金融危机爆发。
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后,各国银行尤其是美国银行开始重新构建其金融体系,重点放在收缩其信贷规模,而美国恰恰是主要依靠信贷进行消费的国家,在股市以及房地产资产大幅缩水的背景下,美国居民人均资产普遍缩水,信贷能力大幅下降,而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¾¬济后又引发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裁员,这将进一步降低美国居民的收入,弱化其消费信心,而美国的汽车行业恰恰依靠信贷消费得以发展,其信贷消费比例超过85%,故在居民信贷消费减少和消费信心不断降低的双重打击下,美国汽车行业超过30%的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企业因素:高油耗车型和过高的人工成本成拖累
从企业层面来看,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面临破产的境地,也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由于美国被喻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极高,但油价较欧洲各国以及日本有较大差距,这就形成了美国人对高油耗汽车的追捧,而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车型,无论轿车还是皮卡都较欧洲、日本车企普遍油耗偏高,在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三大汽车厂商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产品线,执意继续生产高油耗车型,故在美国居民对用车成本日益关注的今天,其销量较日系产品大幅度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在产品销售不振的情况下,过高的人工成本更成为三大巨头沉重的包袱。据统计,目前美国的人均GDP约为4.5万美元,而美国三大巨头每个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和待遇平均为78美元/小时,按照每周工作40小时,一年工作46周计算,美国汽车工人年收入接近14.5万美元,远高于美国的人均收入,过高的人工成本费用已成为美国汽车巨头的拖累。
2008年1月—10月,全国汽车销量为793.65万辆,同比增长11.08%,其中实现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07%和11.22%,较2007年全年各自增速的21.98%、21.86%和22.15%,较2007年同期的增速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由于行业自2008年4月份以来受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逐步进入下行调整期。
按细分行业来看,乘用车行业尤其是轿车行业2008年前期走势受油价上涨和国家奥运限行政策因素影响较多,而9月份以后行业的持续下滑,主要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的收入预期下降所致;而商用车中重卡行业2008年上半年高增长主要受国III排放法规实施所带来的提前购买以及下游采掘、物流行业高度景气所致,2008年下半年销量的显著下滑则是由于受透支性购买结束以及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以及出口萎缩的影响。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2008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虽然上下半年的行业影响因素不同,但整个汽车行业目前受国家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也处于行业调整的下行通道,短期行业将持续低迷。
目前,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行业2009年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较以往相比将更为恶劣,但随着国家支持经济增长以及促进行业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钢价、油价等因素的逐步舒缓,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可谓忧中有喜。
宏观因素:政策将保证未来经济平稳发展
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转化和深入,美国经济的放缓和下滑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这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的运行态势,预计2009年—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为减小经济下滑的空间和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性经济刺激政策。从目前信息得知,4万亿投资将主要投向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网改造等领域,属于政府的公共性开支范畴。
我们认为4万亿的公共支出将对商用车(载货汽车)有所拉动,但由于目前行业低迷,载货汽车市场停运数目较多,4万亿的支出将先进行市场存量消化,故其对整个载货汽车的拉动效应还较难测算。此外,我们判断国家此举主要目的在于平滑出口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但对三大领域中的“消费”拉动有限,预计未来国家将陆续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而汽车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钢铁、基础化工、石化、煤炭、电力以及下游的服务维修等领域,将有望受益于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总体而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保证未来经济的平稳发展。
成本因素:钢价下跌将舒缓企业成本
随着下游汽车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销量的萎缩,我国的钢材价格在2008年7月开始有所松动,而从8月份以后,各种钢材价格持续呈较大幅度回落态势,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车用钢材价格较2008年中期价格回落30%以上,较2008年初价格回落12%左右,基本已回落至2007年10月左右的价格水平。
钢价的下跌将极大的舒缓各类车型的制造成本,根据我们的测算,当钢价下跌时,各类车型的制造成本都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而毛利率将有所提升,收益幅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轻卡、中卡、微客、微卡、轻客、中客、重卡等。我们以2007年年底的钢价为基准,按照钢价相应变动幅度进行测算,结果如下:
我们预计随着钢铁行业下游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调整,未来钢材价格将保持平稳回落态势,但国家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的陆续推行,将逐步消化钢铁行业的库存,钢铁行业有望在2009年中下旬企稳。根据我们的判断,预计2009年钢铁价格将较目前价格回落10%—15%左右,也就是较2007年底钢价下降20%左右的水平。
燃油税:靴子落地,利于行业前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柴油使用量的日益增多,我国对石油的依存度逐步攀升,从1993年我国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以后,年进口量不断增加,近几年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石油价格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显著;此外,由于我国以往经济发展以粗放式发展为主,这就造成了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单耗水平高,浪费现象严重,同时,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排量结构发展极为不合理,高油耗车型受到追捧,而小排量汽车未得到重视,这对我国节能减排以及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出燃油税迫在眉睫。
而2008年初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使国家推行政策的脚步放缓,但随着进入2008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进入较为合理的区间,而国内迟迟未现调整,还保持在历史的高位,民众对国家推出燃油税以及成品油降价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推出燃油税正当时。
总体而言,燃油税的推出对汽车行业是一大利好。短期来看将降低所有车型的用车成本,而从长期来看,将对汽车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演化产生重大影响:对乘用车而言,未来的车型将更加小型化、节油化,小排量汽车将逐步得到厂商的重视,进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对商用车而言,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大功率节油的产品靠拢,大吨位重卡和大型客车将更加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作者:吕磊)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