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公司最近又盯上了信托公司,前者需求合作的意愿强烈,后者却多少有些爱理不理的架势。近两年,与信托产品的发行热潮同时出现的,是第三方理财公司热潮,这也让不少人误以为,“第三方理财公司主要靠卖信托产品为生”。但事实上,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外界看起来那样和谐,第三方攀上信托,前景依旧不明朗。
出于各种渊源,一些大型的信托公司与银行有着良好的关系,与银行之间项目的合作也比较默契,“在销售渠道上,维护和银行渠道的良好关系一直是信托公司的工作重心之一。”朱俊杰表示。由于有着固定的渠道,使得一些大型的信托公司对于第三方理财公司较为强势,甚至并不和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合作。如上海国际信托也几乎不与第三方理财公司有业务往来,更有甚者,有着强大的销售体系平安信托,也从不与第三方理财公司有瓜葛。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们有的是刚刚换牌的,有的是其它机构转型过来的。无论是项目源还是资金源都无法建立直销渠道,这些信托公司自然而然就选择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合作。虽然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但是诸多问题也“突显”。业内人士反映,相当多的小型信托公司找到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产品时,照理说信托公司是需要安排相应人员去见证客户和说明风险,但是目前这块工作已经缺位。这些工作如果指望第三方理财公司来完成,“这既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也不会去这样做。”
同时,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信托公司的项目和客户都在第三方理财这里,信托公司想要客户的真实资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项目出问题,需要信托公司去做风险揭示和刚性兑付显得很困难。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项目的进展如果发生了变动,“后续服务显然也无法跟上。”这是埋藏期间的定时炸弹,最终损害的只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指引也是相违背的。
这种让人又爱又恨合作模式,也让信托公司与第三方理财公司共同找寻未来发展之路。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标的是地产矿产还是另类投资,在过去几年有相当部分是融资类的项目,相当于信托贷款,今后信托公司会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为了与时俱进,业内人士说介绍股权类的投资产品是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样既能够充分向投资人揭示风险,也能让投资人充分享受到项目本身的回报。“这需要第三方理财公司细分自身的客户,了解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为信托公司推荐合适的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