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金融超市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商城
首页股票股市要闻国内市场

以史为鉴 底在何方

 
  
    2013年06月30日 15:52
    
      本周二A股的“建国底”被轻松击穿,1849点是否是熊市的最低点?记者从政策、市场、热点方面对998点和1664点两次历史性底部的特征进行梳理,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对底部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不至于盲目地去跟随市场追涨杀跌。 
      推荐阅读 
      回顾两次历史底部,管理层均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助A股走出熊市,尤其是每次“政策底”均提前“市场底”,管理层传递的信号是市场未来走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2005年3月15日,温家宝提出“资本市场发展六点意见”,表达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明确态度。4月底,证监会出台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另外,6月7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发行(2006年6月19日恢复IPO);在市场资金供应方面,险资直接入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等一系列措施向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改善了股市供需矛盾。1664点底部也不例外,2008年9月18日,管理层出台了利好“组合拳”—印花税单边征收、汇金增持银行股、国资委鼓励央企回购增持流通股三箭齐发。9月25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发行,政策底确立。市场创新低1664点后,11月初国家出台“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及央行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市场随后走出了一轮小牛市行情。观察两次历史底部管理层出台的政策,具有很鲜明的特点:政策解决了当时市场的主要矛盾,两次市场底部的利好政策通常是组合拳,既包括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政策,也有市场资金面的宽松政策和IPO暂停,而且政策力度空前。与之相比,当前的扶持政策远远不够,比如去年10月份以来新股停发、汇金持续增持银行股、扩大QFII、RQFII额度,看似缓解了市场的资金需求压力,但是今年以来二级市场再融资规模和限售股解禁压力空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大资金供给的利好。 
      市场底还欠火候 
      从市场特征分析,两次历史性底部在“价、量、时、空”有很多类似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首先从量来说,美国投资大师葛南维曾说过“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气,股价只不过是他的表征而已,成交量的变化是股价变化的前兆”。由于底部的确立是由大量场外资金持续流入所致,正是因为资金的托底,指数才逐渐走出底部。998点和1664点后都出现了自其顶部调整以来的连续天量成交,显示出场外资金对底部的认可。但天量成交还要与前期的成交量极度萎靡和随后指数连续放量走强相呼应,前期的缩量表明市场情绪低落到了极致,随后的连续放量验证了资金持续做多的意愿(图1、2)。其次,低价格是吸引场外资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国内外市场的经验,股票市场历来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大牛市之后往往会伴随着的多年的熊市,股票价格逐级下降,只有当价格便宜到对场外大资金有足够吸引力后,才会出现资金流入导致的底部天量成交。历史经验表明,998点、1664点当日股价在5元以下的公司比例为69%和59%。而1849点当天,5元以下低价股只占全部A股的20%。最后,还要关注调整的时间和空间。牛市上涨的时间和涨幅与熊市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相对应,或用时间换空间,或用空间换时间(2001年6月15日的2245点至2005年6月6日998点;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2008年10月28日1664点)。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历史大底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特征,就是有持续性的热点引领市场。比如2005年998点,反转行情的领头羊是有色金属板块,这与当时国际有色金属期货飙涨有很大关系,涌现出了如宝钛股份、厦门钨业等涨幅超过300%以上的大牛股。另外多晶硅和航空股涨幅也惊人,多晶硅龙头天威保变涨幅达377%,航空股中的航天机电和洪都航空涨幅超过500%。1664点反转的主力板块是受益于“4万亿”投资的水泥、铁路等,水泥股表现尤其强势,当时的太行水泥最高涨幅达188%。 
      反观当前的市场,如果投资者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就会发现1849点并不具备历史底部的多数特征,还需耐心等待。在熊市中保证本金安全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页面信息由世华财讯提供,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世华财讯 2013-06-30)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