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行简介 分行动态 特色业务 最新业务 理财文化 客户服务
首页 >

成本决定一切

 

  搞经济的,都喜欢搬弄名词,而且贪得无厌,一会儿双赢,一会儿多赢,现在又闹出了全赢。啥叫全赢?就是四个人搓麻将,没有输家,全都赢钱;就是学生高考成绩发布,无人落榜,统统录取;就是电影奥斯卡评奖,不分提名最佳,你好我好大家好,每人发个金像奖。

  在下孤陋寡闻,想不出全赢的方案,也算不出全赢的成本,总觉得这样的“赢”法,实在有点悬乎。且不说搓麻、高考,很难做到战无不胜,就说今年奥斯卡的“出炉状元”,也只有《美丽心灵》一枝独秀。我想,就算把《美丽心灵》里的男主角,那个发明博弈论的天才数学家纳什请出来,恐怕也爱莫能助,无法创造皆大欢喜的结局。

  关于博弈论,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说的是有两个纵火犯被抓住后,因为证据不够充分,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会作为证人而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被判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各判1年。听了法官的一席话,两人打起了各自的“小九九”:要是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5年监狱,招了才10年,所以招了划算;要是他不招、我不招,得吃1年官司,而招供的话就能马上获释,也是招了划算。思来想去,两人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招供,结果均被判了10年铁窗生活。

  成本决定一切。圈定在一个集体里,博弈中的个体遇到利益冲突时,总想以最小的成本选择最有利自己的方案,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决策的过程,就像赌博和下棋一样,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想法,成本由此出现变数,一旦个体思维之间发生错位,成本的缰绳便难以从容把持,“完美竞争”只能是空洞的奢望。所以,时下有人嚷嚷着要谋划全赢策略,看来不仅是理论靠不住,而且“成本”也不允许。谁来为全赢“埋单”呢?

  学经济学其实蛮简单,只要记住“成本”两字就行。有句至理名言叫“沉默是金”,按照那位拥有“美丽心灵”的数学家纳什的观点来推断,“沉默是金”是因为言多必有失,这里的“失”即是“成本”。然而,“沉默是金”绝非永远沉默,只不过是暂不表态罢了,因而“沉默”的含“金”量,应该体现在后发制人的决策之中。也就是经济学家研究博弈论时,常常提到的“纳什均衡”理论:“当你知道别人的选择的时候,你就能作出对你最有利的选择。"

  这年月大家手里捏着几个闲钱,忙着搞投资,于是跟成本有了亲密接触。人们总是以为投资的成本,就是投入全部资金的总额,但这并不完全。投资的成本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还有投资者接下来要花费的时间。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花20块钱买了一本书,如果想读完它,就得投入一定时间,时间便是获取书本知识的新成本,倘若你没有时间看,20块钱投资就白白扔进黄浦江了。

  人的一生,都是在成本中度过。出生的成本是饱尝人间悲欢,死去的成本是告别世态炎凉;学习的成本是寂寞,思考的成本是孤独;清高的成本是不合群,随和的成本是被轻视;诚实的成本是经常吃亏,撒谎的成本是还得撒一个更大的谎……想要达到人生的预定目标,除去勤奋和智慧的付出,你还需要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妥协成本,等等等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