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经典歌剧《阿依达》,成为申城文化的一个时髦的说法。世界建筑奇迹的埃及金字塔,被富有创意地搬进了上海体育场,在它的身旁,灯光闪耀,歌舞飞扬,仿佛时光倒流,让人回到数千年前尼罗河文明的鼎盛时期。
触景生情,阿依达的辉煌,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金字塔的神秘。去埃及走走,总归要看金字塔,如同到了中国要去游览万里长城一样。据说世界上拥有金字塔式建筑的地方,并不仅仅限于埃及,在希腊、意大利、苏丹、塞浦路斯等地,都有类似的古迹,我所看到的,就有我国贺兰山麓的西夏王陵。然而,没有哪座金字塔,可以同埃及金字塔站在相比较的位置上。历经悠悠岁月,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依然巍峨挺立,傲视云天,不能不使无数英雄豪杰在它面前竞折腰:希罗多德在这里汲取历史的灵感,毕达哥拉斯专程拜渴以求破译数学的密码,而横归千军如席卷的拿破仑见到金字塔后,也自感汗颜无比……去埃及之前,我曾买过好几本有关金字塔的书籍,可当我站在金字塔的跟前,这些纸上的描摹和赞叹倏然显得苍白乏力。金字塔所蕴含的千古谜团和文化魅力,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传达的,唯有用心灵去接触,用思想去感悟,在激情碰撞的刹那间,才能真切地体验到它的博大精深。
人是渺小的,尽管他正在不断创造着灿烂的奇迹,却无法解读隐藏在历史残骸里的信息密码。仰望金字塔,精神为之陡然一震。在沙砾铺就的荒原上,褐黄色的巨石,垒起一座座令后人百思难得其解的生命图腾,无论是气势恢宏的胡夫金字塔,还是鬼斧神工的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都不愿向世人坦示昨日的精彩。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说他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就像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巨人,默默无声地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大动作之后轰然倒地,摸他的口袋,连姓名、籍贯、遗嘱都没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世纪之交,本有许多问题留待人们去思考,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蜂拥而至,关注这万里之遥、数千年前的古埃及历史文化呢?或许这本身就是金字塔文明的魅力所在。站在沙丘上看金字塔全景,一侧是流淌着的尼罗河,一侧是无边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五千年来,它们在孕育着古埃及文明的同时,也延续着金字塔的神奇。闻名遐迩的世界奇观,不经意地在此间碰头,叫人不得不叹服造物主的高明。这个视角里的金字塔,倒像是三个憩静的孩子,在尼罗河与撒哈拉相拥的怀抱里酣然睡去。此时此刻,我已无心纠缠金字塔留下的许多问号,内心顿时升腾起这样的感叹:徒步人生,既不戚戚于平凡,又不汲汲于辉煌,便自会有一份随心所欲的平和舒坦,自会有一种心游万仞的豁达乐观。辉煌即平凡,平凡也从容。
阿拉伯有句谚语:"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告别金字塔,忽然看到沙漠一隅还残存着《阿依达》露天演出的场景。我想,下次再来拜访永存的金字塔,就要依偎在它的身旁,静静地品味美丽的阿依达,任由撒哈拉夜风呼啸而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