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行简介 分行动态 特色业务 最新业务 理财文化 客户服务
首页 >

文化缺秤

 

  消费者去集贸市场购物,时常会遭遇不法商贩的"秤上戏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蒙骗挨斩;而以传播精神文明为主旨的文化消费领域,也并非是块"净土",形形色色的"短斤缺两"的现象不一而足,俯拾即是,令人无法保持平静的心绪,接受文化的陶冶。

  暇余听场音乐会,固然是桩赏心悦耳的美事。然而有些演出的实际曲目,与广告宣传的曲目时有出入,部分经典乐章甚至被随心所欲的演奏者"删繁就简",敷衍了事,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前些时候,一些观众在观看名为"中外情歌音乐会"时,就领教了"缺秤"的滋味。演出揭幕前,不少观众发现节目单与媒体宣传的曲目大相径庭,海报宣传的中外情歌,仅有5首列入了节目单,仅为全部曲目的三分之一,主办者还在音乐会中"硬性搭售"5段民乐演奏,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购票者当即找到演出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对方答复说原先宣传的曲目将在演员返场时演唱,可善良的观众等到"曲终人散",仍未欣赏到诱发他们购票动机的曲目,于是剧场内"退票"声不绝于耳,一度颇为混乱。

  与音乐会"缺秤"相映衬的是,电影放映时的"腰斩"情况也日益突出。年前海外巨片《泰坦尼克号》异常火爆,好些影院为创票房纪录,不惜"见缝插针"加大排片密度,使放映场次的间隙时间变得极为短促。为此,不少电影院在替换胶片时往往"分秒必争",故事情节也因此支离破碎,"驴唇不对马嘴",令观众摸不着头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正片映出前一般还须加映一定时间的短片,但绝大多数影院在拨弄自家"小算盘"之余,将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利益给擅自剥夺了。

  近来书报摊头倏然冒出数本标明仅售几元钱的女性休闲杂志,相对于那些动辄十数元的豪华时装读物,如此价廉,自然对读者具有挡不住的吸引力。可是当一些读者买到手先睹为快时,才发觉这些杂志装印甚薄,连封面、封底也充作正文页码"虚张声势",装帧印刷质量亦显得较为粗糙,"仅售"价格虽不算高,但很难称得上是"物有所值"。比起休闲杂志的"哗众取宠",某些书籍的"短斤缺两"则更是"明目张胆"。有的读物缺页、残次情况甚为严重,前言不搭后语,叫人读后如坠五里云雾;还有的书籍将作者的散文"变幻组合"推出不同版本,跟读者玩起"黄鱼调带鱼"的游戏,买书人稍有疏忽,就容易踩入陷阱。

  这样的滋味,竞让我也撞个正着。近日曾在外滩一家音像商店陶冶性情,购买了一张民乐CD,回家试听后发觉内页目录上的第7首曲目"不翼而飞",不知是哪道制作环节出发差池。尽管几经交涉,店家最终还是给予了调换,但欣赏之趣荡然无存。

  人心是杆秤。对于文化消费领域里的"短斤缺两",是否也该设个"公平秤"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