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土耳其,还是早些年看过一部电影《除霸雪恨》,据说里头有个跳肚皮舞的镜头,有视听污染之嫌,被活生生地剪去。近日去土耳其,花费40美元观赏了一场肚皮舞表演,才知这源自民间的艺术绝活,是人家的国粹,就像咱们敦煌壁画里的仕女着露脐装,作反弹琵琶状,一样的妩媚动人。当初审片部门草木皆兵只顾"除霸",但不知"雪"的是哪门子的"恨"?
初到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有点"一夜富翁"的感觉。在酒店里兑钱,1美元能兑换65万土耳其里拉,口袋里一下子充满了虚拟的富足。不过,若是斤斤计较的话,最好去银行兑钱,因为除去汇率比价因素,单是手续费,就得相差100万里拉。钞票面额一大,容易看不真切,在土耳其花钱,时常要对手中的钞票辨认再三,生怕一个走眼,白白付出冤枉帐。同行中有位游客,为买一罐可乐解渴,付帐时漏看一个"0",误将1000万里拉当作100万里拉,而小贩也乐得装糊涂,结果这罐可乐喝得一点也不可乐。
看看伊斯坦布尔街头的银行,很有意思,许多街巷要么见不着一家银行,要么你挨我、我挨你排成一串,甚有相互较劲的架势。银行的脸面都很讲究个性,处理也较简洁,有家银行门口,贴着两幅宣传海报,分别绘有别墅和帆船的图案,虽然读不懂海报上的土耳其文字,但也能猜着这里的住房按揭贷款和旅游消费贷款,正成为银行着意争揽的领域。据说伊城普通住宅多为100万美元起价,依照市民月均收入800美元的水准来推算,购房不仰仗银行贷款,似乎是不可能的。伊斯坦布尔的另一种景观,就是绝大多数的路边灯箱广告,多为信用卡所占据,一路望去,颇为壮观。说来也是,信用卡的使用,在此地非常普及,连"大巴扎"集市里的烟杂店,也能受理四、五种信用卡。那天闲逛集市,相中一对手工制作的铜盘,一摸随身携带的钞票不多,欲以牡丹VISA国际卡"埋单",摊主连连点头,"卡"拉OK!
听导游说,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港口旅游城市,伊斯坦布尔每年的旅游人口约在100万左右,总体消费水平比较高,物价当然要贵许多。衣食住行中,相对较便宜的,当数出门"打的",起步价才40万里拉(合人民币不到6元钱)。民以食为天,餐饮的花销就很厉害。连着吃了几顿土耳其自助餐,胃口乏乏,便约几位同好找到一家广州人掌勺的中国餐馆,点了三个菜,蕃茄炒蛋,牛肉豆腐煲,辣白菜,我还贡献出自带的斜桥榨菜,请厨师做了一道榨菜蛋汤。汤足饭饱一结帐,乖乖隆地冬,竟要6000万里拉,这在上海可以美美地吃上一桌大闸蟹宴啦。
在土耳其花钱,往往钱不当钱,要是把土耳其里拉折算成美元,再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这么脑筋来回转转弯,花钱的兴致也就荡然无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