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周评:超日债务违约拖累期货市场
核心提示:3月10日-15日国内期货市场部分品种也出现巨幅波动,尤其是铜期货,其价格几乎回到2009年7月的水平。
受7日超日债务违约事件的影响,国内多个资本市场出现信用危机,3月10日-15日国内期货市场部分品种也出现巨幅波动,尤其是铜期货,其价格几乎回到2009年7月的水平。
自7日曝出“11超日债”违约之后,受“涟漪效应”影响,本周期市沪铜、螺纹、铁矿石等品种都出现巨幅波动。其中在10日当天,上述三个品种在很短时间内就封止在跌停板。
沪铜本周大幅下挫8%,14日报收在44290元/吨。在10日封止跌停板之后,12日触及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43690元/吨。而伦敦三个月期铜在10日跌破了7000美元/吨,本周跌幅达到6.8%。分析师们认为,2014年以来,国内外市场整体都弱势下行,伦敦和上海的价格走势同步,但国内市场超日债务违约事件是导致沪铜在10日封止跌停的直接导火索。
相比之下,螺纹、铁矿石期货在经历10日大跌之后出现反弹,但用了三个交易日才回到10日开盘价格。
多数期货分析师认为,国内外市场整体下滑是受到国际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执行退出QE政策的预期影响。但国内发生的超日债务违约事件,对多个资本市场造成负面的影响。由于铜、钢材、铁矿石等品种多是用来做融资抵押品,因此投资者担心银行会借超日事件全面审查担保品情况,因此这些品种的期货价格受到直接影响。内外因素叠加导致沪铜在10日出现跌停。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12日表示,目前商品期权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有望在今年上市。与此同时,已经获得证监会通过的热轧卷板进展顺利,上期所争取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上市。
“原油期货目前的各项工作顺利,根据证监会的统一安排,我们正在加强各方面建设,希望能够在今年上市原油期货。”杨迈军认为,原油期货如能顺利推出,将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的开放步伐,吸引国内外交易者在同一平台上竞价,共同促成能够影响世界的中国价格。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4-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