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介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等有关情况:中国女性的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男女差距也明显缩小。其中,城镇单位女性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享有率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25.4和46.1个百分点,提高的幅度比较大。
调查显示,在非农业户口女性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为73.3%,享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比例为87.6%;农业户口女性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为31.1%,享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比例为95%。近十年,87.3%的城镇单位女性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产假时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针对中国妇女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18-64岁的女性中,64.2%健康自评“良好”,比十年前提高了9.2个百分点。60%的女性心理健康良好。最近3年内,有42.2%的女性做过健康体检,54.9%的女性做过妇科检查。在中西部农村,43.4%的女性从未做过妇科检查,比东部农村女性高4.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城镇35岁以下妇女生育时做过产前检查的为94.8%,在医院分娩的为97.2%;农村的相应比例分别为89.4%和87.7%。
针对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状况,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比2000年提高了2.7年。女性中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占33.7%,城、乡分别为54.2%和18.2%,中西部农村女性中,这一比例为10%。女性中接受过大学专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占14.3%,城镇女性这一比例为25.7%。
宋秀岩表示,中国西部农村妇女受教育情况和健康状况都还比较差。比如,中西部农村的妇女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比东部的农村妇女低0.8年。
此外,关于经济状况的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城镇为60.8%,农村为82.%。女性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3%、14.5%和40.2%。城镇和农村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分别为男性的67.3%和56%。农村在业女性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比例为24.9%,男性为36.8%;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返乡女性从事非农劳动的比例达到37.8%。
宋秀岩指出,这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与2000年相比,在很多方面有了进步:
一是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妇女生育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比如,农村35岁以下妇女在生育孩子的时候做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3.4和4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是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在受教育方面的性别差距显著缩小。比如,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十年前提高了2.7年。性别差距从2000年时的1.5年缩短为0.3年。
三是女性的经济能力有所增强,特别是非农就业的比例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比如说农村在业的女性当中,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4.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性就业层次的提高。
四是女性参与管理的程度有所提高,社会参与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比如,女性参与过各级管理工作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参加捐款和志愿活动的女性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