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个人信用报告早已成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第二张身份证”,而个人一旦留下“污点”记录,将会在贷款、保险、就业、升学等方面“寸步难行”。
2004年10月15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在重庆等7个城市率先开通。目前,该系统已在市民身边悄然运行了一年半的时间。
那么,个人征信系统如何运转,信用报告对市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市民应该如何使用查询信用报告?昨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了说明。
信用状况涉及切身利益
近日,市民张先生向农行申请了一笔24.5万元的贷款,可他怎么没有想到,自己在其他银行曾经逾期14个月的房贷记录被农行逮了个正着,被拒绝的张先生为此十分苦恼,“早知如此,我一定会按时缴房贷。”
“在银行审批个人贷款和办理信用卡时,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成为其防范风险的首选。”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有关人士说,市内银行使用该系统的查询量,已从开通时的每月数百次突破到3万次,去年累计查询量达17万多次,拒绝个人贷款375笔、信用卡申请421笔,个人征信系统共拦下风险贷款近9000万元。
那么,该系统内收录了哪些信息呢?
在营管部征信管理处,在输入被查询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记者看到了一份长达3页的个人信用报告样本。在这个样本里,被查询人的职业、收入、家庭情况、借还款记录、信用卡使用情况、有无担保等信息都一览无遗。
“个人信用报告是‘用事实说话’,各家商业银行根据这些原始素材进行‘来料加工’,最终得出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评价。”营管部人士介绍说。
而信用评价不同,市民在银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市民,可能享受较低的下浮贷款利率;反之,不仅申请贷款比较困难,还会面临较高的上浮贷款利率。
据悉,央行今后还将推出个人信用报告的“模板”软件,以便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迅速分析、归类。
银行可提供市民信用报告
自己的信用状况究竟如何,能否以优惠利率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或者透支额度较高的信用卡?现在,通过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市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昨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有关人士称,在申请贷款时或办理信用卡时,市民可要求银行告知查询结果。
“请允许我行查询您的信用记录”——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申请个人贷款或信用卡的表格上,已经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在首次和市民发生信贷关系时,银行肯定会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市民也可在此时‘顺便’获知自己的信用状况。”该人士说,“随着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信息的增加,今后,市民通过营管部就能随时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如果市民对征信报告中的记录有争议,可以到营管部提出更正申请,经查核后由商业银行更正。如果对最终处理结果有不同看法,还可以在信用报告中加入个人声明。
该人士提醒市民,为了防止个人信用报告出现无谓的不良记录,应避免将身份证借给别人办理信用卡或者贷款。
期待建立个人整体状况系统
凭一份优良的信用报告就能在贷款、就业、升学等方面“平步青云”,是有关个人征信系统的所有美好前景中最具吸引力的。
“收录包括银行信息及全面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是该系统发展的方向。”有关人士曾不止一次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