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于保险的认知,我始终停留在大病保障、意外赔付上,而且因为之前有过和保险营销员不愉快的交流,始终对保险持有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和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做法一样,一听到是保险广告的电话,首先是“我没有时间”,随后当即挂掉电话。
传统中国人对于钱的做法通常都是存银行储蓄,身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做的,鲜有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去动脑子考虑怎么才能让自己的钱保值升值,我也曾经在股票和基金最火爆的年代头脑一热玩了一把,然后输得很惨狼狈退出,发誓再也不碰这些风险系数很高的玩意。总之,我身边有很多这样懒得在理财上动脑的人,别以为只有老年人懒得动脑理财,恰恰是那些每天疲于奔命的年轻人们,除了工作之外,再也没有力气去思考别的。
在我翻开刘彦斌《人人都该买保险》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保险除了保障人身安全外,还可以理财。刘彦斌文如其人,文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活学活用,有人称他的风格是简约派兼实用派。也有人因而质疑他书籍的深度,有些读者认为他的书是入门级别的,然而以我的角度和经验来看,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恰恰需要这种入门级别的书给我讲述凭什么我得去买保险而不是储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是老百姓多于搞研究的人,所以,那些故弄玄虚,诸如什么“零投入”、“零排放”之类词语汇集的书我是从来不翻看的,只可惜现在的世道,这样的词汇、图书大行其道,报纸为了充版面,写作者为了多赚稿费,随处可见这样字多意寡的话,实在是坑苦了读者。而一些用白话、实话简单阐述的书反倒让人看不起、看低了——真不知是国之悲哀还是人之悲哀?一位学者、老师或者理财师如果他把知识、科学以最简单的语言传授给大众,我们反而要怀疑他的学问和人品吗?难道对于故弄玄虚、外表看起来像老学究,说着谁都听不懂的话,我们反而要把他供在神坛上吗?有个词叫做“众口难调”,我相信,如果刘彦斌出了一本高深的研究型的专业图书,照样有人骂,照样有人不满,如同当初央视火爆的节目“百家讲坛”依然是个有争议的节目一样。
回过头来看《人人都该买保险》这本书,刘彦斌是完全站在百姓角度思考和出发的,因而他的理财理念是较为慎重和科学的,也许某些专业投资人士会不屑一顾,但是话说回来,老百姓一旦投资失败,损失的可是毕生的积蓄。基于此,刘彦斌提出要为家庭财产水库修建一个保护的堤坝,防止水库决堤而导致家庭财产大量流失不可控……书中的基础知识告诉我们,保险是一种安全的理财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刘彦斌的书与一般长篇大论、堆砌码字、晦涩难懂的保险图书不同,它简单直白,最关键的是,既适合比较谨慎保守的老年人,也适合初出学校的年轻人,可以说各个年龄层的人都适合读他的书,这不正是衡量一本好书的标准吗?一本书写的如何暂且不论,关键是要看民众的接纳程度,写得再好,读者不买账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如果一个写作者不把读者放在眼里,不考虑受众,那势必会遭到历史的嘲讽。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