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两个月来CPI稍有回调,但物价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于是开始寻求合适的理财方法以应对通胀。专家说通胀时代,保险作为理财的渠道之一,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不同年龄段的人,保险理财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已退休的50后
50后是步入退休年龄的一群人,他们一般都有存款积蓄,或者有退休养老金。随着经济发展,50后应树立起理财的新观念,不能光将钱存在银行里,使钱处于“退休”状态,而应该让钱忙起来,选择稳健的“以钱生钱”的理财渠道。保险市场上有部分产品收益稳定,而且在60岁后还可购买,是中短期理财的良好工具,并且该类产品还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对于部分经济情况很好的50后来说,怎样将财富传递给下一代可以避免将来的遗产纠纷是很重要的。保险是最安全的财富传递分配方式,根据当前的法律,保险所得是不征税的,保险金也不参与遗产分配。
面临健康危机的60后
60后人群因为事业繁忙,往往忽视休息锻炼,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60后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疾病,40岁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升高,应适当提高 重疾险的投入。从当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来看,保额最好要在30万元以上,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保障还需要更充足一些。在产品的选择上,最好选择终身型重大疾病保险,以避免因为年龄增长或身体原因导致保险公司不予续保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60后人群接近退休,需要考虑退休后的生活问题,所以养老规划是必须要趁早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单位上班的人群,因为养老金双轨制等原因,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如果不尽早筹备养老问题,容易导致退休后生活品质出现急剧下滑的危险。同时,保险产品费率一般与年龄成正比,越早投保,保费越少,同时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退休资产的积累。在为自己养老规划时,60后最好考虑能够看到固定收益的品种,一则储蓄养老所需,二则抵御通胀,使养老金购买力不缩水,以确保老年生活开支保障。定投式分红保险具有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风险低,强制储蓄,可以作为社保之外养老的重要补充。
“夹心一族”的70后
对于那些年龄处于32岁-41岁的70后而言,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大,事业处于稳健上升期。70后人群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该人群首先要拥有充足的保障,并且对孩子未来教育要有清晰的规划,以免影响孩子未来。
该人群要加大自身保障,首先考虑购买保障性高的终身寿险、定期寿险,还需要较高保额的寿险,这样才能保障家人生活后顾无忧。此外,应考虑附加一定的意外险,如果企业提供医疗险,则可以适当减少医疗险的通入。
教育决定未来,对于孩子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什么样的未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不管家庭情况如何,孩子教育支出都将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为人父母的70后,需要尽早为孩子教育做好规划,对于孩子未来的教育花费要充分评估,并制定完善的教育金储备计划。教育金准备时一定要专款专用,强制储蓄,抵御通胀,保证领取,一般可以选择分红投资型保险或基金定投等。
各方面属于上升期的80后
大多80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事业上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但面对社会和家庭压力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组建家庭,生育子女都将逐渐走近80后的视野。在工作初期,收入不高,花费无节制是80后的真实写照,他们中有很多是“月光族”,很多已沦为“卡奴”。80后首先应该确立理财的观念,从强制储蓄开始,可以选择基金定投和中短期保险理财产品。在市场不景气是,中短期定投式投资型保险可以实现保底收益,而且风险小,技术门槛低,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80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强制储蓄的方式。
很多80后认为自己年轻,保险离自己很远。其实,年轻人同样需要疾病和意外保障,除了企业提供的“五险一金”外,还应该购买一些短期意外险和定期寿险,费用并不高,一年几百元或者一千多元就可以获得较高的保障。如果有经济能力,还可以考虑证券投资或其他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以上是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提出的一些保险理财建议,具体需要投保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咨询正规保险机构的代理人员,切勿盲目跟风,防止进入保险误区。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