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保险机构努力改进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多元内涵,在各种投资型保险产品中植入一定的保障成分,避免了投资型险种设计初期重投资、轻保障——偏离保险产品本质功能的一边倒现象。然而,尽管如此,近年来在投资型保险产品势如破竹的发展过程中,重保费规模、轻保障本质的现象,在保险机构,尤其是基层时有体现。有时,媒体上会出现一些报道,其梗概是某某客户因为疾病或意外身故获得多少赔付,细一品读,原来100万元的赔付与其缴纳的基本保费成本相差并不悬殊,面对如此低廉的性价比保障竟也津津乐道,不禁让业内人士尴尬和汗颜。
由此看来,以逆向思维反观、解读、剖析保险理赔案件,尤其是人身保险理赔案件,能够让我们由表及里地审读出行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保险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保险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微笑服务、几声问候、快捷理赔这些“浅层次”的服务要素和水准上了,其保险服务末端——获得相对较大性价比的有效保险理赔,方能检验出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代理人专业与诚信合二为一的职业品质的高低,也才是衡量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和保险精英职业素养的真正试金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