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务平台应用的日趋广泛,保险业务也由最原始的上门推销发展到现在的银保联展、电话销售、网络投保等多种渠道。不过新型的渠道虽然便捷,但是仍然因为一些内在因素的限制,还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比如上述的电话销售。不过保险公司似乎瞄准了这种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准备在新的一年里大力开发拓展。
电话销售日渐成为保险公司热衷的销售新方式,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运营成本。不过这种低廉的营销方式也常常引发市民的抱怨,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时常是一天连着打好几次电话进行营销,有些市民声称已经影响到其工作和生活,更甚者还称再打电话来骚扰就要报警了;另外由于电话销售并非与消费者面对面,有着它自有的渠道局限性,所以消费者会遇到“我并没有直接说要购买却已被被保险公司视为同意投保并扣除保费”这样类似的情况。这些都是电话销售保险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是困扰着广大消费者的问题。那么消费者在接到保险推销电话的时候该怎么做才正确呢?
其实按照正常的程序,保险公司的电销专员在确认消费者有购买意向后,必须寄给消费者一份书面保单,这份书面保单的内容包括投保申请书,委托银行扣款申请、投保提示等,(如果是分红型产品还有红利演示表)消费者需在保单上亲笔签字并寄回保险公司后,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才有权扣除保费。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仍有保险公司会进行违规操作,在寄保险合同之前就采取先扣款的方式。这类公司会凭电话销售录音先扣款,然后把保单寄给客户签字,而面对保险公司这样的做法,消费者通常是敢怒不敢言的。当然,如果45天内客户并没有签字,该保单还是会失效,而这个时候保险公司再退还消费者保费,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电话销售的法律效力,他们的疑问大多是“我确实已经通过电话购买了吗?”“我拒绝购买,保险公司不会强制下单吧?”之类的。就此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电话销售过程中,系统自动有电话录音,这是可以作为合同订立的一种形式的,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市民在接到保险电销电话时应当慎重应对。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份保险,那么在通话的过程中切勿表态,一定要避免模糊应答,不要使用日常的口头语如“好”、“嗯”、“可以”、“哦”等态度模糊的词语,因此这些词语可能就会成为保险公司认为你确认要购买合同并使合同成立的依据。
我们建议消费者,如果您今后有接到保险公司营销产品电话,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说“我暂时没有购买的打算”然后礼貌挂机,不必与保险业务员继续纠缠。但是如果你刚好有兴趣购买一份保险,那么这时要仔细听清对方介绍的各类相关条款,切忌轻易表态,有任何听不清楚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保险业务员提出。如果做出决定,应当以明确的“是”或“否”来回答对方。电话中如果已经确定购买,过后考虑又觉得不合适的也不用着急,有些险种是有犹豫期的,在犹豫期内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取消合同即可。
(作者:胡利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