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多少存在着一些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制度和规章。然而这些与消费者处于对立面的制度规章常常被人们看做是“霸王条款”,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它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不乏国人的冷眼和怨声载道。其中消费型险种的“自动续保”条款是众多消费者投诉的原因之一。
消费型保险主要为短期医疗险和意外险两种。很多客户都以为,短期消费险若不主动续保,合同会自动终止。其实,在多数情况下,个人保单如果没有去办理终止手续,保险公司会视为愿意续保,直到客户提出书面申请为止。另外,产品公司会将续约设置成默认状态,除非消费者在到期之前主动联系要求取消续约。通常大部分投保人还会在保单上留下银行账号,这相当于自动转账程序认可,只要保险到期,而客户又没有办理终止手续,银行卡就会自动扣费。
保险公司的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投保期限内客户没有发生理赔或是理赔了但不影响核保,下一年会自动续保,若是通过银行卡划账,几乎都会在到期后自动转账;若是投保期间发生理赔并且理赔金额较大,保险公司一般在次年会根据其健康状况重新核保,对不符合承保条件者,会拒绝续保。因为这两点,多数市民认为自己“被续保”与“被拒保”。但是保险公司却认为这是企业控制风险的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所以在保险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作出修改之前,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投保时应看清合同,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如果第二年不想续保,应提前申请终止保险合同。若是有心一直投保,则建议投保人购买一些能保证续保的保单,这样对他们的利益会有更大的保障。
不过,随着近年来“自动续保”条款的备受争议,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保单设计,比如要求客户自己勾选“自动续保”选项等。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会明示"自动续保"条款,并于保单到期前30天给客户发送提示短信,如果客户未办理终止续保手续,续保生效后,也会给客户寄送书面的通知书,多重举措确保客户的权益。希望类似的举措可以普及到所有的保险企业,让消费者在一个明明白白的保险环境里安心消费。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