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内三次降息,如此之高的频率显示央行正在加大放松力度,加快放松步伐;而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认为央行将观望政策效果的看法,年内再次降息的预期趋于浓厚。
“尽管目前的基准利率尚未达到刺激性水平,但预计11月份央行仍有进一步下调利息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中投证券债券分析师何欣认为,只要宏观数据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央行会更激进地下调利率水平。
西南证券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对中国央行与其他国家联手降息已有预期,但如此迅速、先于美联储宣布降息的举措还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12月16日,美联储还有一次议息例会,该人士认为,届时主要工业国家或将再度联手进行第三轮降息,而年底前我国再次降息可期。
日前,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召开的“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市场运行分析会”上,高盛高华相纪宏表示:“中国对货币政策的操作余地非常大。”他指出,跟美国还有其他很多国家不同,中国现在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存款准备金率也处在比较高的水平,贷款利率往下降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因此,他认为目前情况下,降息和放松货币政策,既有空间也有效果,因此可以适当扩大步伐、加快调整的频率。
降息向来是提振债市的强心剂,而此番降息周期的来临,也奠定了债市走牛的基调。何欣指出,据综合测算,11月债券一级市场资金需求量在1500亿元的规模,资金需求总量规模相对适中。再考虑到央行仍将采取数量宽松的调控政策,估计债券市场仍将呈现小幅上扬的走势。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慧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自8月初以来,各券种已经不同程度地透支了降息预期,因此,在宏观经济和股市向好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充裕的资金面将推动债市缓慢上涨。不过,她认为,在上涨的途中,随着降息预期的逐步兑现,风险也将逐步累积,投资者应保持谨慎。
数据显示,经过三次降息后,在贷款利率方面,6个月--3年贷款利率下降最多,为81基点;存款利率方面,3年--5年期降幅最高,为63基点和72基点,表明央行希望解决存款长期化、定期化的状态,把更多资金用于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活力的意愿;银行存贷息差方面,3年以下品种的贷款降息幅度都要大于存款降息幅度,不利于提高银行发放这些中短期限贷款的积极性,3年--5年利差无变化,5年以上存款降息幅度大于贷款降息幅度9基点,一定程度上促进银行向企业发放较长期贷款。
西南证券上述报告指出,由于银行发放贷款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这三次降息的政策效果可能使得定期存款减少,多出来的流动性直接流入实体经济,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将会产生影响,但是在宏观经济下滑、企业违约率风险增大、贷款利率逐步下调的情况下,预计影响有限。
目前,为了防止经济下滑风险的加大,政府一方面依靠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采取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将依靠财政政策加大消费、投资、出口需求,但这些措施导致了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进而财政支出受到影响。李慧认为,为解决此矛盾,下一步政府可能会加大国债发放力度,以及批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提高国民经济以及地方经济活力,“这将给债券市场带来扩容压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