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幅发展,财富效应的积累,我们这些以前远离资本市场的老百姓,也逐渐加入到资本投资市场,投资意识随着视野与财富的扩展,逐渐得到解放。在这种局面下,一时间外汇、黄金、股票、基金、权证等等投资产品,溶入了我和大家日常生活之中,成为茶余饭后的经验交流。
在这股投资浪潮之中,也借着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投资平台,从2005年末开始在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投资基金,至今以来经历了股市基金的潮起潮落,既享受了大牛市的丰厚利润,也经历了“2.27”“5.30”等等的短期暴跌,更在去年10月至今的震荡下跌过程中坚持到现在,总的来说,体会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在这里,本着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态度,谈谈基金在投资思路上,应该是波段操作重要,还是长期持有重要?
波段操作和长期持有是投资基金的两种操作方式:波段操作指最低点买进,最高点卖出,这样的收益肯定最高;长期持有指把投资时间拉长,忽略掉震荡的风险,可以实现最低点买进,最高点卖出的收益。那么两种方式哪种更好呢?
以2007年投资基金为例:如果我坚持波段操作,(忽略掉股市两三天的短期震荡,意义不大)那么我应该在2007年1月初买进基金,在2007年2月26日卖出,实现这一波段过程中的最低买进,最高卖出;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我再次买进基金,在2007年5月29日卖出,实现这一波段过程中的最低买进,最高卖出;2007年5月30日股市大跌,我再次买进基金,在2007年10月14日卖出,实现这一波段过程中的最低买进,最高卖出;后面的日子持币等待,择机进入抄底。
这样的操作,利润多么值得期待,风险都可以规避,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低买高卖需要精准的判断和预测,人们往往都是无法正确把握的。
以我2007年实际投资基金为例:2007年1月初买进基金,因为害怕股市缩水,财富减少,在2007年2月5日卖出基金,相较2月27日的波段(刨除春节假期),我踩空了近10个交易日的上涨利润,少赚5%;由于2月27日的大跌,心里无法判断未来走势,不知是否已经到了“地板”,犹豫不决,错过底部,最终在4月底买进基金,因为之前踩空,心里很后悔,所以大着胆子坚持持有,结果5月30日的大跌,损失惨重,心情慌张,赎回撤资,少赚15%;胆怯中7月初再次买入,由于之前的教训,三天认购、五天赎回的进进出出,最终在7月-10月初这一平均利润率45%的大行情中,我只是达到了14%,少赚了31%。(10月震荡后,持币观察)
回头一看,我一个同事在整个2007年的基金投资过程中,一直坚持持有,在坚持1年后,他的利润比我整整高出近60%,同时没有像我一样整日分析、判断,闹得神经兮兮。
通过我个人的实际例子,我得出结论:波段操作和长期持有都没有错,他们都是一种操作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波段操作适合精通股市运行、信息接触多、高超股票技术的人;长期持有适合普通投资者,没有多强的投资技术,不是特别精通股市运行的人,而我这样的上班族就属于这类人。
所以,以为通过07年的基金操作经历,愿意就以下观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像我这样的上班族,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我们只是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对于股市的走势分析,往往是不精确的,一是我们没有专业投资人士的充裕时间,因为我们要正常的上班工作;二是我们没有专业投资人士的投资经验和技能,因为业余大多数没有职业投资客精通;三是我们在信息的获取途径上,必然没有职业投资客容易方便等等,所以我们这些普通投资基金的人,最合适的操作方式就是长期持有。
二、投资时间拉长后,时间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我们会发现长期持有绝对值得期待。以2005年末至2007年底为例,如果我们投资基金长期持有,我们的利润率会有多少呢?05年底A股指数不到1000点,07年末A股指数即使经历了大盘的长期震荡,依旧在5000点左右,利润率不值得期待么,同时我们会因为长期持有,省了多少烦心啊。
其实如果我们再拉长投资时间看,以1992年-2007年中国股市为例,其间经历了多次大熊市,最长的2000年-2005年5年熊市,每次的熊市都是从指数最高点跌幅50%左右,但是整体长期看,A股指数从不到200点达依旧达到5000点,那么参与其中的长期持有者,如果能够坚持15年以上,相信会100%的获取利润,利润率也不仅仅是两三倍的问题。如果我们再扩大范围,以1950年-2007年的美国道琼斯指数为例,从1950年到2007年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导致石油引起的经济危机、911恐怖袭击事件及目前的次贷危机等等,每件事件都足以给当年股市造成重挫,但是现在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指数从几百点到上升到万点。因此,时间的拉长,往往就可以化去风险,减少股市带给我们的损失风险。
三、长期持有应该是科学的持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用现金资产购买基金,就是相信基金公司的的运作能力,给予他们信任和时间,让他们为我们“打工”。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一定时间,长期持有他们的基金,但是并不是“放纵”他们,如果通过时间的考核,他们的表现不是“优秀”,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下岗”:
1. 我们可以设定一定的时间期限,观察基金的收益情况,考核基金收益率是否达标,要衡量无论是在股市大涨时的增幅,还是股市大跌时的抗跌性,它是否属于同类基金产品中的“优秀打工者”。如果属于排名靠后的,就需要考虑让他下岗了。
2. 我们需要观察所购基金的舱位情况,比如其股票舱位的变动情况,如果与股市的整体情况不符,就需要考虑让其“下岗”,例如某只基金主要舱位是地产和金融,恰逢股市中的地产和金融股的市盈率很高,风险益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赎回此基金,选购和股市整体发展舱位相适应的基金。
3. 我们需要观察所购基金的基金公司经营情况,例如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会引发投资理念的变化,从而导致该基金在“保守”与“激进”之间发生投资风格的变化,此时我们就要考虑自己的投资理念,是否接受这种风格的变化,从而决定是让它“在岗”还是“下岗”。
经过这两年的基金投资操作,以上是主要的体会,还有很多的体会,也不知道时候正确,但是愿意和众多“基友”共同分享。
总之一句话,投资基金是波段操作还是长期操作,本身没有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它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要看投资者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不具备深刻的投资理念,不具备高超的股票技术,也没有超人的股市预测能力等,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想长期持有基金,是我们最合适的投资方式。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明昌)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