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老张近日很郁闷,他到银行办理消费贷款,可工作人员不但没受理,还告诉他有信誉污点。老张生来老实厚道,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没人相信他会有污点。老张经过反复的思考才想起,前年表妹有发卡指标,非得让他再办张银行卡,当时老张已有一张工资卡,根本用不着第二张卡,可架不住表妹的软磨,老张被迫到表妹所在的金融机构填了表,一个月后老张领了卡,并且还办理了启用手续(表妹说不启用等于没办)。这张卡放到书桌里,一放就是两年,就是这张睡大觉的卡惹的祸。类似老张这种情况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是守法的良民,可却在不知不觉中沾上了信用污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对信用卡了解不全面,相关规定掌握一知半解。这种持卡人注意力完全放在免息透支占便宜上,过度消费后无力按期偿还借款,进而形成不良记录。这种现象多半发生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追求时尚,虚荣心强,敢于消费,但工作不稳定,收入偏低,看到周围的亲友高消费还眼热,加之发卡银行对此考核不严格,放松了办卡条件,致使无还款能力的持卡人透支消费形成不良。
其二,被动办卡,卡费产生不良记录。像老张这种情况碍于亲友的面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办理的信用卡,属于被动申领新卡,申领后持卡本人用卡意愿不强,有的因在搞活动,第一年免年费,或消费几次免年费,头脑里年费概念淡化,导致长期不用的闲置卡或信用卡开启后也不曾使用,造成了事实上睡眠卡,致使办理的银行卡在睡眠中透支了卡费形成不良信用记录。
其三,手机换号,供职单位或家庭住址变动,不通知发卡银行。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部分的持卡人是无意识的,没有把当初申请银行卡联系方式当回事,加之本人又对信用卡管理不当,银行无法及时通知客户,造成短期逾期形成不良信用记录。这也是信用观念不强的表现,在申请银行卡时,对银行章程不认真领会,在持卡的过程中又认识不到与银行联系的重要性,失去联系后,收不到银行催缴通知单,自然而然形成不良。
其四,销卡没销户,有在途未记账务,由此产生新的年费。信用卡不同于借记卡,是即时记账。因为信用卡具有消费透支功能,难免存在在途未进账业务,因此,发卡银行在客户提出销卡申请后,还要保留一段时间账户,如果持卡人单方认为卡销了,就没事了,不再与银行沟通交流或未电话确认,一旦留下欠款尾巴,就有可能产生不良记录。
其五,保管不善,信用卡被盗刷。由于个人平日对自己身份信息重视不够,银行卡账号、身份证随便放置,密码设置过于简单,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复制了新卡账户资金被盗刷。不仅蒙受账户资金损失,而且被人冒办信用卡并以其名义刷卡消费,在不知不觉中沾上信用不良记录污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王桂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