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中庸之道的理财方式
 

  中庸之道一词出自记述儒家学说缔造者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大概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一种处世态度和做事方法。宋代学者朱熹诠释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说的浅显和通俗一点就是:“中”就是不要太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种平平常常的状态。“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者把握一个中道,并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加以实践和运用。中庸之道可以称之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国粹和奇异的社会现象,从古到今,做人、处事、官场、商场,处处渗透着这种文化和历史的底蕴。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经久不衰、大放异彩不仅仅被国人所推崇,其实中庸之道的思想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国界的限制,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断演绎着不朽的传奇和神话。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投资大师之一的巴菲特之所以缔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投资神话,笔者以为这于他遵循中庸之道的投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可以从他前期师从两位对其投资理念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位前辈大师的经历中可见一斑。格雷厄姆被誉为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雷厄姆强调数量分析,只注重那些能够可测量的因素,即固定资产、流动盈余和股利,他并不去拜访顾客、竞争者或管理层,为了减少风险,他建议投资者购买便宜的股票,并将手上的投资组合尽量分散化;而费雪的投资风格与格雷厄姆迥然不同。他重视企业特质的分析,强调那些他相信会增加一个公司价值的因素,对未来成长的预期和管理层经营的能力,他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广泛进行企业拜访和管理层、竞争对手的面谈,发现可能改进投资决策的任何蛛丝马迹,购买有潜力长期增长的公司,然后集中投资于少数优质股票。巴菲特兼收并蓄了两者投资策略的优点,汲取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法则,注重安全边际,学会了掌握自己的情绪,以便在市场涨跌中获利;费雪注意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专注投资于自己熟悉的公司,进行长期而集中的投资使巴菲特受益终生。巴菲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对大师投资理论的高度融合和创新,奉行着中庸之道,由此可见中庸之道思想之伟大和神奇。

  相信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投资者都不乏这样的投资经历和体会:在前几年上证指数节节攀升的诱惑,“随时买”、“满仓”操作还嫌不足,连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甚至有人不惜借高利贷进行投资股票、黄金、期货、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金融投资工具,幻想一夜致富,做着富人梦,全然忘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除了神鬼外没人能准确预测其变动方向,收益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姐妹,在你浑然不觉的时候往往会神鬼莫测的光临你的门前,让你账面的财富瞬间蒸发,甚至化为乌有;也有部分证券投资者经历过“5.30”熊市大调整梦魇的投资者,抱着“杯弓蛇影”的投资心态,提倡谨慎、等待回调时机、减仓甚至清仓操作。前第一种做法重收益,但会被风险袭击;第二种做法重风险,但会错失机会。于是乎,介入还是退守就成为投资者的一个两难命题了,笔者以为,面对变化莫测的证券投资市场,中庸之道就是投资所应遵循“葵花宝典”。下面的投资策略不妨借鉴:

  首先,对自己的投资预期适当降低高度。

  坚持中庸之道的投资策略,首先要调整自己对投资收益盲目乐观的投资预期心态。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般人都喜欢讲利益最大化,孰不知收益最大化同时也就是风险最大化。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平衡,能不能适当降低一下收益预期呢?不要整条鱼都想吃,抛头去尾,吃个中间段未尝不可;一块蛋糕不要想一次搬回家,一块一块地拿回来也未尝不可。要有一点“舍得”精神,不要想头尾统吃;要有一点阿Q精神,不要斤斤计较于账面浮动的得失。

  其次,坚持定投的投资方式。

  自从2005年初工行携手6家基金公司开展“基金定投”业务以来,此举不仅开创了基金销售的新模式,同时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的诞生,截至目前,黄金、股票、保险等许多金融投资品种都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进行操作,不失为一种中庸之道的投资方式。也许分批投资于牛市肯定不如单笔全部投入来得痛快,但其投资风险相对要小得多。当然,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看准机会单笔全部投入也不失为一个投资良策。在上下震荡的“猴市”和熊市中,要善于把握震荡节拍,大跌大加,小跌小加,分批进入;这里其实是借鉴了定投的好处,旨在靠时间化解风险,分批投入把时间拉长就是定投。规避“择时”的难题,分批逐次、适时适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投资份额,投资成本最后加权平均,就能有效摊低整体投资的成本。这对于初期全无经验或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是很适用的;其实,除了基金定投以外,现在黄金、股票、保险等许多金融投资工具都可以通过定投这种投资方式达到“聚小利,成巨富。”的目的,不失为工薪阶层应对震荡市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投资方式。

  还有,坚持均衡配置金融投资产品。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工具,眼光不能仅仅看到高风险市场,其实低风险理财也有学问。现在银行、券商、保险机构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的投资喜好,会推出高低风险和收益不同的投资产品。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推出一些稳健型理财产品,风险低而收益一般都超过储蓄,老少咸宜。从保险理财的角度来看,如果投资者已成家立业,就应多买些保险保障产品来做好自己和家庭的风险保障计划的基础上,在谋求投资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的金融投资产品。

  再者,学会动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主要是在于经济具有周期性和历史循环性,在经济向好时,在自身资产组合中加大配置与证券市场正相关的理财产品,享受证券市场向好带来的良好投资回报,就是与时俱进;在经济走入低谷,就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聪明的投资者在其资产配置加大债券、储蓄等理财产品,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其精髓在于顺势而为,切不可逆大势而动。

  最后,就是要时常拥有一颗平常心。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我们通过理财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我们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利益追逐的游戏中,正在逐步忽视家庭生活的保障。

  高收益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更高的风险,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并不是完整的理财观念。曾经,2009年A股市场一路高涨猛进,在有些投资者的词典中没有风险一说,当今年A股市场一片惨淡时,部分证券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谈股色变,过度强调风险;其实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和投资思路都是偏离中庸之道的投资方式的,正确的中庸之道投资精髓就在于不管证券投资市场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需要把风险和收益看做一对孪生姊妹,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做到辩证统一。

  说穿了,投资理财其实是一个个性化的,动态的、灵活的财务管理方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财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中庸之道,要根据不同的家庭阶段、性格特点和家庭财富的累积程度,来确定不同的理财方式,采取不同的投资产品配置比例。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股票市场上赚足够的钱,同时也不失去适合自己的理财中庸之道,让理财真正的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达到真正的财务自由。

  综上所述,理想的投资中庸之道精髓就在于:投资组合中,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可或缺,稳健性的理财产品也不能少,关键在于投资者需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顺势而为、适度配置、动态调整,只有这样,方能领悟中庸之道的投资精髓,参透中庸之道的蕴含的玄机。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保华)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 2010-12-02)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