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我的理财故事:2010年为股指期货来演兵
 

  2006年9月,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开始了推出股指期货的步伐。面对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上这一陌生的品种以及推出后可能引起的市场风险,管理层决定先进行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并于同年10月30日鸣金挂牌。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在关注着指期货,并开通了一个模拟账户进行练习。

  2010年1月8日,传来国务院同意推出股指期货的消息,1月23日各期货营业部开始模拟开户测试,它意味着,开始于2006年10月,历时3年多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不久将被实盘交易所代替。这让许多对股指期货期待已久的投资者终于看到了曙光。

  尽管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不久将被实盘交易所代替,但在2010年,我仍将继续进行指期货的仿真交易,继续为股指期货的实盘交易进行演兵,磨练交易技巧。

  为什么要在2010年继续进行仿真交易呢?

  因为在这几年的模拟交易中,对股指期货有了一定的认识,期货跟股票不一样,它是一种“零和游戏”,你赚了钱就意味着别人赔了钱。而股指期货和众多商品期货品种还不同,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指数为合约标的的,它不仅资金门槛高,关键是波动巨大,稍不小心就会爆仓。要在你死我活的较量中赢多输少,能在市场中“活”下来,必须完全掌握它的规则,必须有铁的纪律,必须改变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参与股指期货的高收益尽管诱入,但切切不可忘记它的高风险,所以,在2010年,我要继续通过仿真交易为股指期货的实盘交易进行演兵。通过仿真交易,投资者可以学习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熟悉股指期货合约规格和交易规则,了解交易结算流程,认识并控制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虽然和真实交易有距离,但仿真交易提供一个交易环境,有利于加快投资者心理适应过程,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的问题,不断地在模拟交易中解决问题,改变自己。

  经过三年多的磨练,现在我已经基本摸透了股指期货的“脾气”,今年演兵的重点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严格执行交易计划两方面入手,尽快适应市场要求。

  股指期货采用的是杠杆交易,从商品期货的交易经验看,超过半仓都很容易爆掉。去年7月29日,沪深300指数冲高后跳水,我的看多的几个朋友因为大盘的暴跌而耗尽本金被淘汰出局。事实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自从那一次后,我给自己定了决不持仓过夜、决不过3成仓位、决不存侥幸心理等铁的纪律并严格执行。

  参与股指期货,还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因为中国股市多年来只能做多的特点养成了股民的单边思维习惯。当我刚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时候,还不习惯做空,这既减少了盈利机会,又让单向思维放大了风险。看多大盘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味地看多绝对不是期货的应有的思维。

  不仅仅是单边思维,只想盈利、不防亏损的盲目自信心理,也让许多仿真交易者屡屡失败。股指期货采取的是杠杆交易,这能让投资者能以小搏大。问题是不理性的盈利预期让许多人只看到了在放大盈利,而忽视了同时也放大了的亏损。

  也正因为股指期货杠杆交易的以小搏大,所以还在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也必须改变。刚开始仿真交易的时候,我仍旧习惯了被套后长期持有,结果就受到了相当的损失。现在想来,这种思路用在炒期货上,那是相当可怕的。因为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一旦方向做反,稍大的价格波动就可能招致强行平仓,一次亏损就会将以前的盈利和本金消耗殆尽,而且,这种亏损和股票的浮动盈亏不同,是真金白银的实际进出。也就是说,一旦被强行平仓,投资者不可能像股票那样长期持有以待解套。投资者千万不能只考虑到盈利放大的效果,而忽视风险放大的现实。

  在2010年的仿真交易中,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自己的注意。仿真毕竟是仿真,同真实的实盘交易还有区别。仿真交易资金是虚拟的。由于不是自己的真实财产,我们在仿真交易中容易很随意。而且心理压力不同,由于仿真交易资金是虚拟的,不是自己的真实财产,投资者在交易中的心理压力很小。这在操作中就会产生较多的随意性。所以在今年的仿真交易中,应该淡化一个“仿”字,强化一个“真”字,把仿真交易当成真实交易来做。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蔡华先)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2010-02-26)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