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CPI数据如脱僵野马持续发飙,继今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达3.6%之后,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4.4%,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5.10%,创28个月新高;另一方面是加息预期、负利率,物价不断飞涨,中国正在遭遇相当大的通胀压力成为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如此经济大环境之下,市民的理财意识也将被进一步被唤醒,寻找跑赢CPI的理财方式,已非常现实地摆在大家面前。
笔者以为,在负利率的金融投资大环境之下,大多数投资者为了战胜高企的CPI,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追逐和喜好投资收益高、短期可以见效的高风险、高收益理财工具原本无可厚非,也是人类的正常逐利行为,但笔者觉得,在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金融投资市场中,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无论在大牛市还是熊市,都需要一点定力和自制力,需要一种按部就班的毅力比较好,就现阶段笔者以为,投资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财规划:
其一是做好短期现金规划。根据个人家庭开支情况,应预留家庭一般情况下3-6个月的应急备用金。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在万一自己失业、投资巨亏、遭遇不幸时,有现金来支付这部分超短期的财务花费。准备金的数额一般按家庭的6个月的月支出总额计算就行。另外,要求准备金要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建议最好以活期存款、通知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求取得比较高的资金变现性和近期收益。从保持家庭合理流动性的现金流方面的考虑,对于家庭资产中过多的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期货等高风险金融投资工具必须从配置上予以调整适当减少股票投资比例。
其二,夯实理财“金字塔”塔基,做好资产风险管理。
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讲:保险产品是首当其冲和必不可少的。家庭中的支柱必须配置适量的主险和附加险,从而为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和身故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是要购买意外保险。如果你是家庭的顶梁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责任义务都比较多,那就应该本着先保障后投资的原则,为自己购买一定量的保险。具体商业保险上多少钱合适,应该先计算家庭的负债,然后再选择适当的保险额,但保额至少要等于或大于家庭的负债。这样,当意外发生时,整个家庭从经济上不会有更大的损失。二是购买一定的大病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弥补社保的不足;三是适当投资具有抵御通货膨胀,又具有人身保障的新型寿险理财产品。
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压力下,最需要谨慎对待的就是选购自己的养老保险。因为,养老保险其实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一种年轻时的零存、年老时的整取。养老保险有很多分类:有固定利率的年金保险,也有部分收益固定但带分红的,也有适合喜好风险型投资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型保险比较适合抗风险能力一般的客户,因为其收益比较稳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通货膨胀能力。
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不建议购买固定利率类的养老产品,因为此类产品的投资收益是完全确定的。而如果将来银行利率升到比投资收益更高的水平,那么此类投资就是投资中的败笔。
其三,坚持多元化理财策略,树立资产配置的观念。
在现在人们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通货膨胀持续存在,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证券投资市场震荡盘整的大环境之下,投资者更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好资产配置。所谓资产配置的观念,主要就是提醒大家要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做好综合考量,做个比较全面的安排和配比,不要因为特别偏好某一类投资工具,而增加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如果过分注重房产投资,家庭中缺少流动资产(储蓄、基金等金融资产)的配置,那么万一发生一大笔紧急用度(如突发意外或疾病),手中缺乏可动用的流动资金,那么就会陷入困境。又比如,现在大部分青壮年人士特别偏好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大部分资产全部配置在股票、基金等方面,从未安排过家庭保障,但由于这些金融投资工具一般价值波动变化过快,亏损的概率也较大,如果一旦临时需要变现或者有应急资金的需求,就会陷入财务困境;所以笔者认为一定要正确处理个好目前和长远、风险和收益的两个关系,进而实现家庭财务自由和人生自由,达到家庭和谐幸福之目标,分享理财带来的乐趣。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投资市场和环境,要达成理财目标和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笔者以为投资者最好要能够运用多元化手段,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长处,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手段,做好资产配置,既要有比较保守的投资,如定期存款、国债、基金定投等,也有风险较大的投资,如炒股、期货等。只有这样,方能助你真正达成理财和投资目标,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实现快乐理财、理财快乐、财务自由和人生自由的终极目标。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保华)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