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Fed)QE3出台之后,2013年起美元传统保单保费可能要贵1至3成以上,目前此类美元保单预定利率都在3.25—3.5%区间,这种利率可能无法吸引中国保险消费者的眼球,但对台湾低利率现况来说颇有吸引力。大肆渲染保单停卖效应,台湾寿险业在年底前强攻美元增额或美元还本保单,寿险业者表示,若保险监理机关宣布调降保单责任准备金利率,这些保单可能年底就停售。
QE3出鞘,全球将正式步入“完全零利率”的时代,面对利率低与投报率低,抗通膨俨然成了投资时的首要课题。通常寿险业者建议,利用外币增额保单进行理财规划,可避免资产随着时间而缩水,还可为家人准备充足保障;至于预算较多者,则可考虑选择“还本设计”型,透过定期领回,为子女教育金或退休养老金做准备。
上述寿险业者夹带产品广告的理财信息,经常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新闻载体看到。“类定存”保单在银行保险渠道热卖,一般消费者若是手头有些闲钱也罢,就怕是将维生的保命钱,一脑股儿地买“类定存”保单,临到解约时还得被剥好几层皮。
“至于预算较多者,则可考虑选择‘还本设计’型”这句话,背后未吐露的信息是:这张保单会卖得较贵,因为精算必须设算较高的利息成本,期满时如果保期内没出险,保险费再以几近零利息的本利和返还。类似的产品还有“还本型”意外伤害保险,寿险公司标榜用“利息”买意外保障的产品,也就是缴费期满时,可以领回所有的已缴保费,等于是用期间的利息来买意外险。这种保单既契合华人普遍喜欢储蓄的特性,又能增加保障,但由于每年要缴交的保费相对较高,一般都不会是第一张保单,大部分是预算相对充裕、且有一般基本保障后的额外规划。
回到美元保单的课题,如果不是贪图美元或外币保单较高利率的甜头,通常是做为规划子女的教育、留学基金。这一类的保单大都以儿童还本保单来包装,有的纯粹是单纯增额型的传统保单,缴费6年或10年较常见,通常在第3年后每年单利增额;另一类终身寿险型保单则是除每年单利增额外,在缴费期间每年以基本保额的小百分比(例如3%)还本,缴费期满(缴费期间通常至少15年)再逐期逐次提高还本百分比,还本到被保险人100周岁。不管是不是美元计价保单,凡是外币保单都必须考虑汇率风险。
保险规划经常是富人资产移转的工具之一,富人满手的美元或外币保单不足为奇。不过,在买美元或外币保单之前,还是要考虑自身承受汇率风险的能力,以及未来是否真的有美元或外币需求,充分了解购买外币保单所产生的各项汇款流程及费用,以减少日后争议。
移民美国或取得“绿卡”,中国富人兴致勃勃,不过对于美国国税局税务追讨的执行力,似乎有所低估。美国政府2010年通过“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透过全球金融机构,对有钱却未诚实报税的美国人展开查税。这项新规定,对全球金融机构将造成重大影响,该法案被台湾金融业戏称为“肥咖条款”。依FATCA规定,2013年1月1日上路后,美国国税局可以跟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签订“外国金融机构(FFI)协议”,签约金融机构必须协助美国国税局,针对美国人客户,提供相关资料。如果金融机构不跟美方签FFI,美国相关来源所得就会被加课30%的税。
以往保险规划资产移转主要是避税或减税的考虑,但“肥咖条款”对拥有美国居留证或“绿卡”的人,却是晴天霹雳。FATCA初版施行细则明确定义出海外金融机构需要申报的定义及门坎,尤其针对保险业,首次清楚说明需要申报的对象及内容。关于保险金融账户的定义是,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保单到期、中途解约或者保单到期时,可以取得现金的账户,但现金价值不包含伤残给付、终止保单或者修正保单错误所要退回的款项。依FATCA法案规定返还金属于保险金融账户的成份之一,如果海内外合计的保险金融账户价值超过25万美元要申报!所以,会影响到储蓄险、养老险,具有还本、储蓄功能的保险。
保单停卖,不外乎保单设计有严重瑕疵,或保单卖多了对保险业营运不利,当保险营销人员向您大肆渲染保单即将停卖时,可得评估情势是属那椿。购买保险的前提应是,有保险的需求且负担得起保费。关于“还本型”保单,支付的代价不仅是利息,还有本金被通膨销耗的部分;试想,现今的100元能买到十年前100元等值的商品吗?配置美元或外币保单前,要考虑自身承受汇率风险的能力,以及未来是否真的有美元或外币需求。最后,如果未来有移民美国或申请绿卡的打算,美国“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对保险金融账户的规范,必须小心因应。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林忠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