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新协议实施与宏观经济运行
 

  尽管提高监管标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对维持银行的长期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上,仍需全面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11月初举行的G20首尔会议上,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新协议”)正式生效。在随后的几年中,全世界主要国家将按照其基本框架,分别落实在本国的实施。

  概略地讲,新协议针对危机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对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强化,除进一步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更严格的资本界定及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外,还引入了新的监管指标(如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等)。这些调整,对提高银行体系在长期内的稳定性,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过,作为国际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强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全面考察资本监管要求变化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和程度,对于各国监管部门实施新协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危机影响仍未完全消退,全球经济仍未重回正常增长轨道的背景下,各国应根据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来合理规划新协议实施的实施步骤,以尽可能降低实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简单说来,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银行的行为。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行为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整体的可贷资金数量、利率水平以及信贷条件等重要变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行为

  从比较简化的框架出发,面对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一是发行新的权益资本;二是通过增加留存收益提高自身积累资本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包括:降低分红水平;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拉大利差水平,以弥补资本成本的上升;调整收入结构,提高非利差收入占比;三是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具体的方法包括:降低贷款组合的规模;减少非贷款资产;调整资产组合,降低风险加权系数。

  现有的研究表明,银行通常会同时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调整,以求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成本。不过,在实践中,由于上述这些方法产生效果的时间有差异,因此,银行对这些方法的选取与监管要求的实施进度密切相关。如果实施期间较短,银行为尽快达到监管要求,会更为依赖一些能迅速产生效果的方法,如追加募集资本,削减风险权重较大的信贷资产,扩大利差水平以弥补资本成本上升,等等;而如果实施期间较长,银行则可能选取一些成本更低的方法,比如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收入结构来增强利润留存能力,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页  第1页  共2页

(当代金融家 2011-01-2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