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欧元区摆脱危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方法真正付诸实践都存在相当的难度。欧元区究竟能否顺利渡过这场危机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欧元区目前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近来,欧元区经济正在饱受煎熬,其中以希腊和爱尔兰最为典型。尽管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表现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实体经济运行良好。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1.9%,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超过2%。对于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欧洲大陆来说,这实属不易。
德国无疑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2010年10月,德国的工业产出增长了近3%。慕尼黑研究机构IFO公布的商业信心指数达到了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点。失业率也降到了危机之前的最低水平以下。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复苏逐步在向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复苏转型。尽管德国目前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落后于GDP的速度,但是随着就业市场的好转,工资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会大大增加。据德国联邦银行(Bundesbank)预计,2012年德国消费的增长将会与GDP的增长速度持平。
除此之外,欧元区其他一些经济体的表现也十分抢眼。瑞典出口导向型经济尽管在本次萧条中遭受重创,但已经开始复苏,去年GDP增长了6.9%。波兰规模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加上国内私人支出的旺盛,令其很快地适应了世界经济下滑的趋势。
但是,欧元区国家仍然面临两大威胁。首先,各国将于明年开始纷纷推出财政紧缩计划;其次,债务危机使得欧元区部分国家步履维艰。爱尔兰和希腊至今仍未摆脱严重的经济衰退。旨在改善公共财政状况的财政紧缩计划加重了它们走出萧条的难度。西班牙经济增长乏力,还要绞尽脑汁解决占GDP总量9%的预算赤字问题。另外,2010年12月15日,穆迪宣布正在考虑下调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意外的坏消息使西班牙成为投资者质疑的焦点。葡萄牙政府虽然推迟了削减类似规模的预算赤字的做法,但是债券投资者却忧心忡忡,举棋不定。
仅从数字来看,上述四国的GDP占欧元区GDP的不到1/5,它们经济状况的好坏与整个欧元区复苏迹象相比,看似略显微不足道。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某个国家偿债能力的恶化往往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状况。貌似十分微小的金融事件往往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对欧元区来说,尤其如此。金融一体化在欧元区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某个国家的金融状况一旦出问题,其不良影响很可能会迅速蔓延到整个欧元区。
援助计划事倍功半
2010年11月28日,欧盟财政部长签署一项针对爱尔兰的850亿欧元的援助方案,使爱尔兰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因债务危机而接受援助的欧元区国家。欧盟希望,通过为爱尔兰提供援助贷款,能够阻止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参加了援助方案的谈判。援助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针对爱尔兰银行业,目的是阻止爱尔兰债务危机蔓延至其他欧元区国家。2010年12月7日,该项援助计划得到欧盟的正式批准。
在接受援助的同时,爱尔兰政府将实施强有力的财政紧缩政策。2010年11月25日,爱尔兰总理考恩(Brian Cowen)宣布,今后4年内削减100亿欧元支出以及50亿欧元的增税计划,旨在降低预算赤字,预计爱尔兰今年的预算赤字将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2%,是欧元区上限的10倍。
表面上看起来,爱尔兰获得国际援助的情况与希腊十分相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去年5月,欧盟批准了一项对希腊11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并承诺为整个欧元区设立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该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希腊政府债券的风险溢价降低了,欧洲主权债务市场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风平浪静。
本次对爱尔兰的援助,欧洲决策者显然是想重施故技,85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加上将于2013年开始启动的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看似足以消除人们对欧元区能否保持稳定的担忧。但是,市场却并不领情。爱尔兰政府债券的风险溢价在持续走低数个小时之后,于去年11月29日触及空前高位。态势迅速蔓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比利时的债券溢价不断高升。自欧元诞生以来,上述国家的融资成本与德国的差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欧洲股市暴跌,欧元汇率也达到10周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决策者纷纷叫苦不迭。“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已无理性可言了”,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ble)表示。但是,仔细分析,市场的此种表现有其合理性。首先,投资者有充足的理由怀疑爱尔兰是否已经摆脱了困境;其次,如果大国一旦出现问题,欧洲救助基金的规模不足以应付类似的援助计划;最后,欧洲稳定机制一旦启动,违约将不再是各国的禁忌。这个背景之下,不难理解欧洲某些国家的政府债券风险溢价会上升。
投资者不仅担心爱尔兰是否会实施它此前承诺的财政紧缩计划,也担心其经济增长是否会满足其偿还国家债务的需要。救助基金的平均利率为5.8%,远远高于爱尔兰经济的名义增长速度,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担忧。爱尔兰的问题主要在银行业。在未来的援助过程中,市场尤其关注如何对待这些银行的债券持有者。爱尔兰政府(以及IMF)打算让这些债权人受点损失,但是,这种想法遭到了欧盟官员的抵制。他们担心这个做法会对其他国家的银行融资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看到未来援助的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现象,投资者开始怀疑救助基金的可持续性。据乐观估计,去年5月暂时设立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至多可以提供2500亿欧元的援助,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这些钱很可能连救助西班牙都不够。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欧元区的政治家们一致对欧洲稳定机制的规模三缄其口。
在启动欧洲稳定机制方面,德国已经做出了些许让步。起初,按照德国的要求,如果一国政府一旦接受援助,损失应当由债权人来承担。现在,如果IMF、欧洲央行认为,申请援助政府的债务仍然具有偿债能力,在所有国家财政部长同意的情况下,接受援助基金的政府就不必让债权人减值。否则,丧失偿债能力的政府就必须进行债务重组。
如果欧元区国家的违约行为成为家常便饭,那么投资者就会改变对政府债务水平安全性的认识。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公共债务占到GDP的40%以上就被看做十分危险的情形,而这一比例还不及欧元区国家的一半。
走出困境尚有五种选择
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似乎已是难以控制。对爱尔兰85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非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另外,德国要求投资者承担大部分损失的要求,也令众多投资者难以理解。欧元汇率接连下挫,人们对欧元区的信心降到了最低点。
然而,事情的发展也有好的一面。毕竟,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已经成立。欧洲央行也开始打破禁忌,开始回购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债券。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表示,欧洲的决心不可低估。值得令人高兴的消息是,欧元区目前仍有多种办法来对付危机。分析人士指出,欧元区国家要想打算摆脱困境有以下五种途径可供参考。
第一是欧洲央行加大回购政府债券力度。去年5月,欧洲央行开始回购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债券以纠正功能失调的金融市场。迄今为止,欧洲央行一共收购了690亿欧元的政府债券。欧洲央行的做法受到了一些国家的欢迎。
西班牙前财政部长Felipe Gonzalez一度积极呼吁欧洲央行应当学习美联储的做法来稳定市场波动。但是,德国对此举并不赞成。德国联邦银行行长Axel Weber曾公开表示反对债券回购计划。Axel Weber认为,这样做会助长某些不负责任的国家的违约行为,并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第二是增大欧盟援助基金的规模。有关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将来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需要援助,那么它们几乎会全部用光75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另外,无论哪个国家申请援助,都意味着它无法上缴在援助基金中应当贡献的份额,包括希腊和爱尔兰的194亿欧元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634亿欧元。也就是说,接近85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份额已经无法兑现。
Axel Weber表示,如果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未来3年内全都不能为它们的主权债务融资,那么除了现有的救援基金份额,还需要额外的1400亿欧元来填补漏洞。尽管增大援助基金的规模可以帮助恢复投资者对欧洲金融市场的信心,但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德国民众对于德国在救援行动中充当“冤大头”的角色怨声四起,出于政治角度考虑,政府要想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今后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需要三思而行。
第三是发行欧元债券。这一想法是由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提出来的。其优点是在降低欧元区周边经济体融资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强化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团结。但是,德国政府对本国民众已经做出了不再为欧元区的任何国家作担保的承诺。同时,欧元债券的发行会提高德国的融资成本。另外,法国对发行欧元债券的做法也不赞成。对其他一些国家来说,此举过于超前而不被广泛接受。
第四是强化财政联盟。尽管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各国的财政政策却是各行其是。欧元区国家加强财政政策协调,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无疑会对防止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大有裨益。但是,欧元区国家之间形成财政联盟的机会实在是微乎其微。财政联盟意味着国家法律在安排预算和筹集税收收入方面要做出巨大让步。德国也坚持认为,一国政府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尽管如此,在救援希腊和爱尔兰的过程中,欧盟成立援助基金的做法还是透露着各国财政政策一体化的意味。
第五是欧元区解体。如果上述做法都难以奏效,那么就可以考虑欧元区的解体问题了。事到如今,可能有的国家对加入欧元区追悔莫及,但是现在退出却没有丝毫意义,没有人会认为诸如希腊和爱尔兰这样的国家退出欧元区会对缓解它们的困境有任何的帮助。恰恰相反,脱离欧元会使它们的危机进一步加重。即使德国脱离欧元,后果也是灾难性的。这样会使本币升值,严重影响该国的出口业。
虽然欧元区摆脱危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上述五种选择无论哪一种真正付诸实践都存在相当的难度。欧元区究竟能否顺利渡过这场危机目前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欧元区目前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作者:李振)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