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购买人群:35~45岁之间,IT、金融、法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城市新富阶层,审美情趣更趋向于当代艺术。醉心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普遍青睐于标价在10万元左右的作品上。
2006年岁末,一场名为“璀璨”的画廊艺术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2007年岁首,欧阳春来到“星空间”画廊,在自己的作品上郑重签名,因为它们已经售出。艺术家的签名再加上画廊提供的证书,也就意味着——这件艺术作品开始正式进入了规范的收藏和交易市场。
欧阳春典型案例分析
我们正处在一个追求“大”画的时代,因为大画不仅可以造大声势,更能卖个大价钱。然而,这个名为“璀璨”的个展扑面而来的第一感觉是“小”:在画廊的这个小展示空间内,因墙面和地面都装饰成了黑色而显得更狭小,一堆镶框的小作品,被密密麻麻地挂在墙上,展示着欧阳春的小思想和小日子。所有的作品被画在塑料袋、CD盒、桌布、纸巾盒等随手拈来的材料上。当然,满墙的作品同时呈现在到场观众眼前,还是颇有冲击力,而逐片阅读也是饶有趣味。
欧阳春是时下媒体所关注的众多“70后”新星代表之一,他因作品的高价而受瞩目,并开始与其他“70后”艺术新秀们亮相国际艺术市场。本次展览中,所有小型镶框作品都将以便宜的价格(几千元甚至有几百元起价)现场出售。
目前欧阳春标准尺幅作品(2.2m×1.8m)的基准价位大约在8~12万元之间,“璀璨”个展中的这些作品,严格说并非油画作品,而是一种介于油画和装置之间的当代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有升值空间吗?
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投资其实“投资的是人”——只要这位艺术家若干年后仍在“活着”甚至受到“广泛追捧”,那他的作品一定升值。刘小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在各大拍场出现的刘小东小尺幅(大约30cm,专业上习惯称为“小品”)作品,平均价格均超过10万元,而在10年前,它们的价格充其量只有几千元上下。更值得关注的是,10年前的刘小东已经成名。
采访中我们得知:在目前“70后”艺术家代表人物中,欧阳春已经相当成熟,属于位列一线的艺术家。做一个简单的横向类推,欧阳春这些“油画+装置”作品,若干年后的升值空间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不必到美院自己发掘艺术家
画廊老板们最重要的工作项目之一是:满世界寻找有潜力、日后能在当代艺术史上“立得住”的艺术家。每年大约要见二三百位艺术家,而真正能够达到签约条件的一般只有一两位。这个过程和我们在大盘中选股基本如出一辙。
所以专业人士们总是告诫进场者——不要到美术学院等地方自己发掘艺术家,这样做理论上可以获得“原始股”般的作品,但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投资行为所面临的风险也太大——因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的信息根本无法对称。
进行当代艺术品尤其是“70后”艺术家作品的投资,安全有效的方式是走进画廊——跟画廊亲密接触。画廊可以为你规避掉很多风险,更为关键的是,依靠画廊可以使投资者对于一件作品学术方面的地位、价值有更清晰、系统的认识,类似于证券投资中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主流作品尺幅,比如欧阳春每年创作的作品中,2.2m×1.8m尺幅的作品基本都占到30%以上——这就是欧阳春作品的标准规格。不同艺术家有不同的创作习惯,创作一件作品的时间也不相同,每年创作作品的数量更是不一样,因此,每幅作品的价格也很不相同——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的制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作机制,其中画廊是主导力量之一。
不要总想着中大奖
很多投资者只是简单去比较画廊与拍卖之间的不同价格,虽然他们拿的是同一位艺术家、同样尺幅、同样题材的作品去进行比较,但其实也是比较外行的行为,这样做其实基本上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仅仅可以作为初级入门者的要求标准。
资深买家就必须建立一整套更科学的价格衡量体系,简单来说,判断一件作品升值空间大小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品的稀缺性和内在艺术价值是否具有未来性。
每个人似乎都想中大奖,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普通人很难具备能中哪个头彩的专业水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盲目追求中头彩,中个“二彩”、“三彩”也已经是很愉快的事了。
一件艺术品本身是可以当作精神消费来对待的,有的人会支持写实派,有的人会支持影像,不同的人吆喝不同的事,除了背后有投资的力量支撑外,也包含了各自的信仰成分——我就认为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最好的”——我就是看好这个艺术家,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