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巨减、股价重挫、现金流断裂、破产风险放大……,次贷危机给美国汽车业所造成的灼伤与打击并进而可能引致这一传统产业崩溃的结果正日渐暴露出来,尽管通用和福特等汽车巨头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自救,但似乎都无济于事。以致于尚未走马上任的新总统奥巴马在走进白宫与布什首次会晤时就亮出了挽救汽车业的底牌,而且人们相信,美国新政府对于汽车业的倾斜性拯救计划将超乎预期。
底特律的噩梦
拥有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生产劲旅的底特律无疑代表了美国汽车业的辉煌。然而,在金融海啸的无情侵淫下,这一传统产业的宝地如今已是危机四伏,哀鸿遍野。
销量锐减。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美国国内汽车销量下降32%,创出17年来月度销量最低,为83.8万辆。其中,通用汽车10月销量大跌45%,为16.9万辆,福特销量下跌30%,至13.2万辆;克莱斯勒下降35%,至9.5万辆。据此,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2008年、2009年两年美国汽车的销售预期,其中2008年的销量预期由原先的1460万辆降至1440万辆,2009年的销售预期从1450万辆降到1410万辆。
亏损放大。据最新季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收入379亿美元,低于2007年同期的437亿美元,包括特殊项目在内,通用汽车净亏损达到了25亿美元,合每股亏损4.45美元。同期,福特汽车收入为32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90亿美元,不包括同退休人员医疗成本有关的一次性所得,福特汽车税前营运亏损为27.5亿美元。
现金流断裂。2008年第三季度,通用共消耗了69亿美元现金,现金储备只剩下162亿美元。如果不能得到资助,通用的现金储备可能在2008年晚些时候达到维持运营所需的最低水平。同样,福特汽车第三季度共消耗现金77亿美元,现金储备只剩余189亿美元,而且福特汽车的季度报告称,现金流出速度远远大于预期。
墙倒众人推。汽车行业的极度不景气引来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不利报告。目前,标准普尔已将通用汽车的评级从B-下调至CCC+,惠誉国际评级将通用汽车列入了负面评级观察名单。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福特汽车的信用评级下调至高度投机级别。
的确,美国汽车业显露衰势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到2008年却加速恶化,原因是:第一,成本驱动。2008年8月之前,国际市场上汽油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导致了卡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的销售大幅下降,而这类车型恰恰是美国汽车厂家利润的主要来源;第二,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了信贷紧缩,同时,引致了美国民众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资料显示,美国消费信贷10月份按年率计算下降3.92%,是1998年1月以来的最低,其中用于教育、休假和购买汽车等方面的非周转性信贷按年率计算下降了5.7%;第三,雇员高工资、巨额健康保险金和退休金形成了对美国汽车生产商的重压。测算显示,美国三大汽车商每下线一辆汽车,就需要为其员工支付4000美元的医疗、养老和工会支出。这种超重的经济负担无疑加剧了汽车商的财务成本和资金压力。
破产风险之虞
底特律不断加深的危机已经明显地向外界释放出了百年汽车制造商可能破产的信号。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在未来一年内将很可能有一家或多家倒闭。
实际上,只要分析汽车商的财务报表就不难发现,破产的警报早已在他们头上拉响。目前,通用汽车的净资产为负580亿,每股净负98美元,完全符合破产的条件。尽管通用公司及其债权人一致强调自己不会寻找破产保护,但都是在等待着政府的援救。同样,尽管福特汽车目前手中还有107亿美元的可用信贷,但如果没有接济资金,福特最多只能撑到2009年4月份。另外,按照克莱斯勒现金的消耗速度与运营水平,该公司也将无法挺过2009年上半年。
当然,从静态的角度看,目前,福特和克莱斯勒的财务状况的确要比通用要好一些,但汽车行业的破产具有连锁效应。据惠誉国际的研究报告,如果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必将殃及福特和克莱斯勒,因为其时通用将被迫低价出售滞销车辆以换取现金,这必然造成恶性竞争,从而加大他们的破产风险。
严重的问题在于,汽车业破产将对本已脆弱的美国就业率形成强大冲击。资料表明,目前汽车三巨头占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雇佣员工超过20万人;同时,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统计表明,每个汽车行业就业岗位能带动7.5个零部件等附属行业岗位。实际上,自2006年以来,受原油价格高企、经济下滑影响,美国各汽车制造商裁员总计已经超过10万人,但如果三大汽车制造商中任何一家或多家倒闭,将可能导致250万--300万人失业。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分析还只限于美国中西部的三大汽车巨头,而在美国南部,还盘踞着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而且这些汽车商也在经受着市场萎缩的折磨,如丰田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量在2008年9月份较2007年同期下降了28%,本田的销量下降了24%。而根据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非美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在美国雇佣了大约11.3万名员工,而且他们完全得不到政府等方面的援助,如果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其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必然加大美国的失业压力和经济基本面的创伤程度。
自救能力有限
避免破产而求得生存是目前美国各大汽车商努力的共同方向,为此,他们已经开足马力从公司内部和市场层面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
第一,削减成本。如在2008年7月已宣布削减100亿美元成本的基础上,日前通用公司又提出了2009年额外降低50亿美元费用的计划,为此通用决定裁减更多的白领工人;同样,福特确定了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减少5亿--10亿美元资本支出的目标。
第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如通用汽车决定在2009年减少宣传费用和员工培训费,同时,将广告预算削减25%。
第三,出售关联资产。为了获得宝贵的现金流,通用汽车前不久关闭了北美和欧洲的多家工厂,还为悍马品牌寻找买家,并且宣布愿意出售AC德科。与此同时,福特也正考虑出售所持日本马自达33%的股权,以及全资所有的瑞典沃尔沃。同样,克莱斯勒也在考虑出售其包括吉普在内的核心生产线。
第四,加大在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新车和品牌的推广力度。如2009年通用在全球三大市场将上市22款新车,2010年还将推出19款新产品。
第五,通过出售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寻求银行信贷支持。目前,通用汽车控制着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49%的股权,私人股权公司瑟伯罗斯占有另外51%的股份,后者同时还控制着克莱斯勒80%的股权。而在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共同努力下,GAMC已经同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控股权,以换取对通用和克莱斯勒增量资金的支持。
不过,对于已经深度陷入市场与资金危机的美国汽车行业而言,汽车商的自救行为只能是杯水车薪。按照惯例推算,在2009年,通用汽车至少需要140亿美元的现金流量才能维持基本的经营现状,而福特公司的现金流必须维持17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如果克莱斯勒与通用的资产整合流产的话,前者来年需要的现金流量就高达200亿美元。而在目前美国银行普遍收缩信贷,汽车商把最后的希望就转移到了政府身上。
等待政府搭救
对于美国汽车商而言,政府的财政资助可以说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且按照目前美国政府向金融和房贷机构撒钱的慷慨态度,汽车商相信政府不会放弃不管。
的确,早在2008年9月底,美国政府就向汽车生产商批准了一项达250亿美元的一揽子贷款计划,不过,这项贷款的目的是通过帮助汽车制造商更新设备,进行产业升级,以生产更加节能的车型,从而达到在2020年平均每加仑燃油行驶35英里的汽车节能新标准,显然贷款不是针对汽车行业遭遇金融危机袭击而出台的针对性措施。不仅如此,美国能源部至今还未出台针对此项贷款的具体管理规定,而且根据推算,贷款最早也要拖至2009年中期才会发放。基于此,美国三大制造商希望政府在原来250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增加2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汽车商的要求得到了国会的积极支持。按照国会为汽车商设定的受助时间表,500亿美元将分3年分批低息贷款,即在2009年得到250亿美元的第一笔贷款,2010年再获得150亿美元,2011年最后一笔贷款为100亿美元。而在政府目前没有对汽车行业拨出单项援助资金的情况下,国会建议从7000亿美元的总援助资金里拿出部分投向汽车业。
但是,汽车商和国会的建议遭到了布什政府和财政部的回驳。因为白宫坚定地认为,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是为了改善信贷流动性,减缓房地产市场下滑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不能随意扩大这笔资金的使用范围。情急之下,尚未上任的奥巴马不得不提前出来表态,在奥巴马举行的首个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已将拯救汽车行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其团队研究现有法律允许的一切可行方案,使汽车行业平稳度过当前的金融危机。
(作者:张锐)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