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金融中心“群雄逐鹿”
 

  上海,站在了又一个新的起点上。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

  近年来,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内的几十个城市一直在进行国际金融中心的争霸战,而这样的竞争估计很难因为上海的胜出而停止。

  金融中心争霸战乱局

  事实上,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的梦想,作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一直不遗余力在打造中国的金融中心。不久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首次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在空间布局、市场体系建设、吸引人才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划。北京将以金融街为主中心区,以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为副中心区,确定中关村西区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同时,建设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等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

  紧接着,上海召开了“首届陆家嘴论坛”,中国“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领导人和国际金融界高官齐聚上海。尽管“首届陆家嘴论坛”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但是,“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此次大会的焦点之一。东道主的诉求非常清晰:借高规格金融会议重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

  除了这两个正在“较劲”的城市之外,地处中国南陲的经济重镇深圳亦明确表示,将于2010年建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2008年6月6日,深圳市四届十次全体会议出台文件,再次表明深圳将全面加强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与香港共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轮大城市竞争国际金融中心的潮流带动下,中国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了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逐。据称,中国提出建立金融中心设想的城市多达90余家。分析人士认为,在全国重要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最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真正的争夺是在北京和上海之间。

  国家定调上海金融中心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事实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仅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

  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为金融市场带来活力,是金融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势必就要加大力度在上海展开一系列的试点和创新,这实际上是赋予了上海在新时期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金融法制,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分析人士预言,上海这个历史上的远东金融中心,将在国际金融版图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将在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担当更多的创新和开放的职责。因此,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地域范畴,是发展人民币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创建网状式金融中心

  上海和北京在争建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上海已经胜出。然而,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争霸战不会在中国就此收兵。因此,各地争建区域金融中心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不宜盲目竞争。

  有关专家提出,为什么中国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中国可以形成多个金融中心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金融中心城市除对周边地区发挥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外,彼此之间还应加强合作。

  20世纪中后期,科技进步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均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内金融中心,它们对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美国除了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外,还有芝加哥、旧金山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英国除了伦敦这一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外,还有西北地区的曼彻斯特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现状,带来了资金分布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进行有组织的融通和调剂,这就在客观上为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很大,很可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提携。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提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上海,又不在上海”。所谓在上海,是以上海冠名,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人物在上海的集中度较高,但金融中心的受益者更多又不在上海,因为机构是来自国内外的,服务对象也是国内外的。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建设应该是网状式的,而非点状式的。北京依托已经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圈优势,在目前作为全国的金融管理和调控中心的基础上,首先要巩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然后逐步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依托长三角强大的经济能量,在已形成全国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首先努力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然后再向国际级金融中心努力;香港凭借已形成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依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可以向全球性金融中心迈进。 

  (作者:林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6-16)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