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实行了庞大的财政刺激措施和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措施总体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但同时也给未来埋下了通胀高企的隐患,一旦经济复苏后市场行为发生显著改变,这一隐患将迅速转变为现实。对于已经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而言,关注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出策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无数的先例已经告诉我们,从来都是祸起萧墙。
在本次危机中,中国似乎遭受的仅仅只是“池鱼之殃”。中国金融部门的运行仍然相对稳健,信贷市场也没有出现停滞。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层面,尤其是出口降幅明显。尽管如此,在政府采取的强烈刺激性措施支持下,中国经济反而成了哀鸿遍野中的亮丽风景,实力相对上升。
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发展当然值得庆幸,但是另一方面,巨人的崛起却使其阿喀琉斯之踵暴露得更加明显。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过度依赖外需。
受相关机构委托,我们就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估算,基本思路是将外需变动的影响分为两步:(1)外需变动如何影响中国的出口,这实际上是计算出口的收入弹性问题,即外需变动一个百分比会导致出口变化多少;(2)中国出口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即出口增长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导致投资增长率、消费增长率、进口增长率、净出口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变化的程度。 在理论进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严格了对中国出口收入弹性的估算方法,特别是考虑了出口中产品篮子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产品的质量在提高;二是老产品在淘汰,新产品在增加。如果不将这些因素剥离开来,很可能就会对弹性的估计发生巨大的误读。在纳入了出口产品组合变化的因素后,我们认为,中国的外部收入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出口将下降4.7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会引起投资增长率下降0.6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率下降0.5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下降0.81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率下降1.74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下降0.65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一个百分点的外部收入变动会导致中国GDP变动3.1个百分点。
这一结论为我们断定中国出口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基准,其中的逻辑很简单,中国对于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已经导致贸易渠道成为外部冲击的放大器。
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为中国对外需过度依赖的成因提供了解释。该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中国必须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贸易逆差的格局,在未来一二十年中将保持不变。与此相应,中国将用贸易顺差换回的美元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在中国私人投资尚未得到发展之前,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中国提供真实资源、美国提供借据,中国积累债权、美国积累债务的局面将长期维持下去。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故事的后半截(中国持有美元资产),作为故事前半段(基本贸易格局)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退出策略”的探求就应该聚焦在两个关键点上:一是外部需求,这决定着中国出口增长可能面临的极限;二是就业,这是中国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机。
对于外部需求萎缩的担心最初主要来自于次贷危机冲击下美欧等中国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的大幅锐减。现在有观点认为,这些市场的复苏可能早于预期。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之后,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持续吗?答案是:很难。原因有二,一是美国家庭对自家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美国居民必将降低自己的消费率并提高储蓄率,以降低债务水平。这一调整行为意味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吸收能力降低;二是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不存在进一步显著上升的空间。2003年以来,中国已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0%左右;中国产品占美欧等国进口的比重也已接近20%;在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国,中国进口占比正快速接近或超过15%。尽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产品的引入以及新市场的开发将为中国出口增长提供动力,但我们将不得不与既往的高速增长告别。
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依赖外需并不一定就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用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方式稳定外需,车辆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单位就业资金成本大约为22万元/人,而非针织服装这样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成本竟然是车辆的4倍(81万元/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车辆业出口价格弹性较高,1%的降价导致的出口量变化率将4倍于非针织服装业,进而带动的就业也数倍于后者。
在综合考虑了减税与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各行业的影响后,相对于传统的、对要素密集度的重视,我们更应该关注价格弹性在就业促进政策选择中的关键性作用。具体来看,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某行业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大于国内价格弹性,为促进就业应选择提高出口退税率方式;如果国内价格弹性大于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应选择减税方式。
退出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无疑将是极其痛苦的,然而,我们别无选择,仍然是那句话,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作者:田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