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却并没有减速,尤其在甲型H1N1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下,医药行业的发展更加受到关注。在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后,一行三会又将新医药列为2010年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重点,新医药产业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政策与人口效应的双重拉动
1. 老龄化与城镇化推动医疗服务市场增容
中国目前处在城镇化率提升、国家医改投入持续增加、居民就诊意愿加强的时期。2008年,中国总人口已经突破13.2亿,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达到4.5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社会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医药费用支出比例的提高。在我国,老年人全年的人均医药费为总人口平均医疗费的2.5倍,不到10%的老人占用了30%左右的医疗费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都在逐步增加,而且增长的幅度明显越来越快。预计未来10年,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将增加30%左右,这将会明显带动医药费用支出的上涨,因此,整个医疗服务市场未来前景广阔,特别是一些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药物、医疗器械会有较大的市场增容,从而给相应的医药企业带来盈利空间。
在城镇化率提升、老龄化加重背景下,医药行业自身的增长明确。同时,国家对医药行业投入的持续增加将给行业带来额外增量3.8%,行业收入增速将保持18%以上,预计会继续维持较高景气度。按照对行业新的增量等于政府投资的一倍来计算的话,2010年的增量将相当于2009年医药工业产值的3.8%。
2.医保政策的带动效应逐渐升级
全民医保政策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09年6月底,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比上年新增1900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已达8.3亿人,比上年底增加了1600万人;3年内参保(合)率均要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
自2003年国家开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参加新农合的人数从2004年的0.8亿上升到2008年的8.15亿。截至2008年底,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已经达到2729个,参合率已达到91.53%。
在基金支出方面,过去5年的时间内支出总额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在2004年总共支出26.37亿元,人均支出约33元,而到了2008年,支出总额已达到662.31亿元,人均支出接近82元。基金支出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国家对新农合政策的重视,农村医疗市场的前景看好。
药品增长贡献值提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MS Health公司最新预测报告,2009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3亿美元,但增幅较低(3.5%左右);201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增长率可能在4%-6%左右,其规模超过8400亿美元;到了2013年,市场销售额将突破97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在4%—7%之间。
从现在起到2013年,中国将为全球药品销售增长贡献五分之一的份额,中国医药市场每年将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中国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会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销售额约为800亿美元,仅次于排名前两位的美国和日本。
2009年1月-11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速达到25.24%,在11个下游消费品行业中位列第8;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7964亿元、808亿元,同比增长21.37%、25.24%;毛利率为30.67%,略低于2008年1月-11月30.69%,销售利润率为10.15%,高于2008年同期的9.83%。
从细分行业来看:2009年1月-11月,化学药制剂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6.62%,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6.92%;化学原料药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0.68%,利润总额同比增加8.64%;中成药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9.65%,利润总额增加24.70%;生物制药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7.18%,利润总额增加35.29%。
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化学制剂及中药板块表现较强,利润总额增幅高于整体行业水平。生物制药板块增长较快,但化学原料药板块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表现一般。
加速研发增实力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高,在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的时期,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而SARS、甲流等危机频发加快了国内生物制药市场培育,国家政策明显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从行业层面看,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有望成为医药行业中领跑的行业,而从事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工程药物、诊断试剂的公司可能会首先受益。近期,基本药物目录其他机构版、医保目录的出台是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化学药、生物药及中药中具有独家品种或高端制剂类型的公司具有较大潜质。
从新医药角度看,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世界新医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前,全球医药行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回升,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24只新药,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与之相比,我国新医药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缺乏国家发展战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成果转化率低、融资渠道不畅、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国民医疗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医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医药行业需要依靠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建立药物研发平台,实现研发能力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推动整个产业的战略性发展。
(作者:易镜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