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记者出身的英国人菲利普·德尔夫斯·布劳顿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带着妻子和一条狗开始了哈佛商学院的求学之路。随后的两年间,在经历了兴奋、不适、焦虑以及迷惘后,他决定把哈佛MBA的神秘面纱揭去,于是就诞生了《哈佛制造》。
当笔者仔细翻看这本书时,觉得两类人将受益匪浅:第一类是毕业多年欲回炉学习的人群,不管是想读MBA还是选择各细分类的继续教育,《哈佛制造》都能提前告诉读者,再深造将带来哪些欣喜;第二类人群其实可以把《哈佛制造》当作工作手册,就是那些再教育学院的工作人员,如负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MBA、EMBA项目的老师们,他们定能从中借鉴许多。
学用数学眼光看商业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都各具特点,会计学教授戴维·霍金斯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澳大利亚人,第一堂课给布劳顿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即使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发现经济真相依然是件困难的事。金融学教授米希尔·德赛是位年轻的印度教授,他鼓励同学们摈弃可能有的先入之见,自以为通晓金融学的人要重新再学,而对金融学一无所知的人将踏上一条伟大的探险之路。
哈佛商学院MBA第一年的课程称为必修课程,内容涵盖商学的基本原理。第一学期除了《会计学》、《金融学》以及《技术与运营管理》外,还有《市场营销学》和《领导力与组织行为》;第二学期有《金融学》、《谈判》、《策略》、《领导力与公司责任》以及《商业、政府与国际经济》;第二年就是一些选修课,有《企业营销》、《动态市场》、《战略与技术》以及《国际财务管理》等。
哈佛MBA是“不安全的优等生”
小班制是哈佛商学院在社会化和人际网络营造方面的创新举措。在整个第一学年中,学生必须和固定的90名同学一起上每一节课,尽管学生既没有面临失业,也没有为最低保障工资而打拼,但布劳顿介绍,“不安全的优等生”这样的自我称谓在小班中经常被人提及。在小班交流中,让一个干过咨询的人聊咨询,干过投资银行的人聊投资银行,双方都得出了令人吃惊的教训:两个行业都不要进入,他们会让你与生活绝缘。这两个同学都表示,如果你接受了这两类公司提出的高薪酬,那么你就必须同意把自己的生活交给他们,他们对你的时间没有任何尊重。
众多有趣的MBA相关知识
申请去哈佛商学院读书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道自己的目的,其中包括那些长期把员工送往商学院的公司人员;另一类是略微知道自己的目的,包括那些知道自己希望改变但是不知如何改变的人,他们希望商学院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以培养硅谷企业家著称;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以市场营销著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则以培养关注华尔街的金融家著称;哥伦比亚大学关注的是纽约发生的经济变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以培养希望把自己的思想用于商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著称;哈佛大学则侧重综合管理,让学生为管理和领导商业的各个层面做好准备。
很多人说,MBA教育让他们学会了商业语言,缘由还要追述到哈佛大学开办商业研究生课程之初,当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W·埃利奥特这样定调:“高层次的商业已经成为一种极其知识分子化的职业,它需要语言、经济学、工业企业及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还要广泛了解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国民习惯。因此,我们打算提供专业教育。”
(作者:邱恒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