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人把镜头聚焦到2010年两会的时候,人们也又一次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再一次听到了他朴实而又中肯的发言:“要化解民工荒,加薪是关键。”
作为2009CCTV评选出的“十年商业领袖”,王健林用十年时间将万达集团做到了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绝对第一,定义了国家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他不仅仅是一个房开商,更代表了一个通过不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的中国企业家形象;万达的目标也绝不仅仅是十年辉煌,而是创立百年基业。
因玩足球而成名
1954年,王健林出生于四川省,由于父母都是老革命,王健林15岁初中刚毕业,便参军入伍。
1987年,为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32岁的王健林告别了他的戎马生涯,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刚到任半年多,王健林就主动请缨接手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该公司便是万达的前身,而当时它还是一家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但王健林相信一定能把企业搞活。王健林从当时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干的旧城改造入手,凭借敢为人先的气魄与诚信的经营宗旨,万达逐渐脱颖而出,越做越大。
做地产,必须树品牌,而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让全国人民了解万达?王健林想到了当时备受追捧的足球。1994年3月8日,王健林进入足球圈,宣布成立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到2000年退出足球圈时,万达在六年里取得了4个冠军,创下了55场不败的纪录。当大连实德接替大连万达时,王健林对退出足坛的原因做了最后的解释:“我的退出不是经济原因,我越来越觉得精力不够用,最后决定还是舍弃其中的一项,我们在转让中没有赚钱。”
自从万达退出足球圈以来,王健林这三个字在很多媒体上就消失了。但他并未停止发展的思考,“好多没搞过房地产的企业都想进入这个行业,这意味着风险。那么如何规避它,就应该选择其他利润增长点。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条平坦的路让人走,万达也走过一段弯路。曾经搞过酒业、搞过酒店、搞过药、搞过外贸,2000年的时候董事会决定把这些项目都砍掉。”
最终,王健林为万达的成长找到了一条新路——进军商业房地产。何谓商业房地产,这是王健林的一个创造,就是与世界知名的商业企业合作,投资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购物广场,简单地说,万达负责建设,租售给他们进行经营。1999年,万达同沃尔玛的几个高层探讨合作事宜。经过一年多的磨合,2000年在长春合作了一个长春沃尔玛项目,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长春万达购物广场的成功经验,便于推广到其他城市,于是有了第一批的六个项目。在2001年,万达专门成立公司,叫商业地产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提出了商业地产,也就是订单商业的概念。”
突破产业瓶颈
有人说,2002年是万达的“订单房产年”,“订单房产”概念的抛出让王健林在业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实际上,就在万达向商业地产领域狂飙突进的同时,其对零售业的抢滩也全面提速。2002年4月27日,万达注资2亿元与港资合股成立大洋百货集团,当年就开业5个店面,营业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2003年元旦开门纳客的南京大洋百货,开业当天人流就达50多万,销售额超过2099万元,创造了中国商业的纪录。在这个纪录背后,有一个人不可不提,他就是打理台湾太平洋百货多年,在大陆百货业屡创奇迹的知名商业CEO——王德明。2002年4月,这位商业奇才正式加盟万达。
“王德明他们基本上整个160多个人的管理团队全出来了。实践证明他们是好样的,自从成立这个企业,一年的时间就开了5个店,而且这5个店,店店成功。他们在大陆有10年成功的运作经验,在业界已经有口碑了,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团队,万达集团也不敢进入这个领域。其实这并没有游离出我们的房地产主业,而是核心业务的一个延伸,是有关联度的。商业地产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每一个mall里面有三样东西是少不了的,百货店、超市和电影城。每个mall里面的百货店,都处在最好的位置,这是一个优势。万达购物广场在扩张,大洋百货也在跟进,它跟商业地产走就行了,不用操更多的心,每个店投入2000万元就可以开业。”王健林就其商业转型自有其见解。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10年在大洋百货和商业地产两大领域,万达将全速进军。那么今后万达是否会淡出住宅地产呢?
王健林表示,“住宅房地产一直是万达的主业,只是现在增加了商业地产和大洋百货这两个新项目。住宅地产现在的目标是追求稳定,不要求扩张速度,每年只扩张一个城市,但是要求在每一个城市里争取做到行业龙头,都要做到前两三名。”
打造百年企业
15年前,王健林白手起家,如今万达品牌已经走进了全国18个城市,总资产达100亿元,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此时的王健林又开始向“百年企业”的目标发起挑战。“如果有百年企业这种理念,那么我们高层做决策就不会很短视;如果员工都知道我是要做百年企业,他们就会做长期打算。”
“所有该做的事情我们在规定中都写得非常清楚,都是量化的。我们提的口号叫做潜质管理,先磨而后干,不是干了再说,干了再算,那是有风险的。”
“做百年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好的企业必须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万达尽管是股份制企业,但我认为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比如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两家公司的重组,我们的商业公司和我们的大洋百货要到境外的、有号召力的、有品牌的主市场去上市,目的就是利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这种战略投资者,来对企业形成影响,形成制约。”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使这个企业尽力形成一种制约机制,将来能够做到所有者和执行者分离,我现在想的问题就是,不能企业的创立者一退下来,这个企业就完了。”
财富品质源于社会责任
王健林有句名言:“企业不但要追求财富的数量,更要追求财富的品质,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家来说,谁更多地关注财富的品质,谁就能在市场中走得更远,真正做大。”
在万达,王健林始终向员工强调企业社会责任。2006年,一部名为《血钻》的电影让王健林感触颇深,这部电影揭示出在人们平时穿戴的钻石中,有1/3是带血的,因为盛产钻石的非洲很多工厂工作条件极差,为了追求超额利润,工厂完全不顾工人的死活。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戴在王健林腕上的那两块100多万元的江诗丹顿钻表和劳力士“满天星”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黑色皮表带的简约款伯爵表。
作为先行的企业家要有自己的理念,善于学习的王健林很快也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公民观念。谈到这些,王健林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唱高调”,“如果一个企业追求财富的手段不正当,依靠偷税漏税来增加财富的数量,肯定做不大,而且分分秒秒都处于危机中,说不定哪天被人一查,企业也就完了。因此,要想把企业做大,首先就要强调财富的品质。”
由于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党和国家给予王健林极高荣誉。王健林成为全国民营企业中惟一一位身兼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企业家;王健林还担任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重要社会职务。
在2010年的两会上,大家又看到了王健林的身影,作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的他显得特别高兴,让他高兴的原因是,万达集团探索的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商业地产模式”,在2009年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在8个城市建设的万达商业广场的投入使用,不仅企业有了收益,当地商业功能也有了提升,还创造了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仅2009年一年就吸纳了7.3万人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达1.5万人;同时,在2010年的用工“计划”中,将有15个万达广场投入使用,届时可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高校毕业生至少需要招收3万人。
成立22年来,万达集团一直致力于教育和扶贫,其奉献于社会慈善事业的现金累计超过15亿元,在国内企业中也是位居前列。
面对世人的掌声,王健林淡然的说:“做房地产的挣的钱多,当然就要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些都是应该的。”
(作者:余胜海)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