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卡王”周伟明
 

  称周伟明为“卡王”绝非言过其词,当他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几册插满了卡片的收藏夹,指着其中的八百张卡说“这只不过是我收藏的一小部分”时,我们心里的疑惑开始转变为信服。而此刻,在上海的江宁路上一家名为“花样年华”的咖啡馆中,在《理财周刊》的支持下,周伟明的上千张银行卡正在展出。

  藏卡源于偶然

  周伟明的口才很棒,他说这与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关。因为做物流出身,周伟明经常要周旋于海关跟客户之间,于是练就了一副好口才,随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们的目光从一张卡片转向另一张卡片,时光在不知不觉流逝,我们对银行卡的了解也逐渐增多。

  还是从周伟明为什么会兴起藏卡的念头讲起吧。物流工作虽然周而复始,但另一方面却给周伟明提供了很多接触“老外”的机会。一来二去,他发现“老外”们特别喜欢“刷卡”消费,从旁观到自己使用,五色斑斓形式各异的银行卡迷住了周伟民。2000年,他的脑袋里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老外”可以收藏银行卡,为什么我不能?说做就做,天生对金融的兴趣再加上年轻人的冲劲,收藏银行卡由此成了周伟明生命中的“最爱”。

  一晃四年过去了,无论是数量还是有关银行卡的相关知识,这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年轻人都有了不小的收获,俨然一位藏卡行家。“我想做些事情,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他说。

  周伟明通过各种方式广交朋友,收集朋友手中废弃不用的卡,又间接地通过朋友们收集到更多的银行卡,他也自己办卡,通过挂失的方法将卡变成收藏品,慢慢地,藏卡从一两张到十几张,再到数百张,收获越来越大。但银行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收藏品,收集了大量的银行卡在手里,很容易招来误会:是不是要制作伪卡?为了达到真正收藏的目的,卡一到手里,周伟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吸力强劲的磁石把卡内的资料全部消除掉。现在,一个月他最多可以收集到上千张卡,藏卡总量超过10000张,他笑着说,荷兰有两个人在本国内号称银行卡收藏的大户,他们收藏的中国的银行卡都是从他这里交换或购买的,言语之间颇为自豪。

  五花八门的银行卡

  “世界上第一张真正意义的银行卡诞生于1952年,”周伟明因引藏卡而了解银行卡,现在则成了他人了解银行卡的讲解员,“国内第一张银行卡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早期银行卡以普通卡为主”他细心地指点我们注意现今银行卡卡面依旧保留的早期标志,“材质多以磁条来记录持卡人的信息。2000年以后,金卡信用卡开始出现。为银行高端客户设置的白金信用卡、黑金卡等在2003年后陆续面世,现在的卡种则越来越多。”

  “我现在收集的信用卡,各个信用卡组织的都有,像威士(VISA)、万事达(MasterCard)、DINERS(大来卡)、JCB、 AMEX(美国运通)和中国银联等等。”周伟明指着面前一堆卡,一时说得兴起。“什么国家的都有,欧美、东南亚、南非、以色列等等。

  他告诉我们其中收藏得最多的品种是VISA卡,说这与VISA卡在国内市场的高占有率有关。“你可以看到VISA的标志在不断变化,”他随手拿起两张卡,让我们看早期与近期收藏的卡上的VISA标志的不同,“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而Master卡也是如此。”

  这么多的卡如何归类保存呢?周伟民坦言国内与国外的银行卡他采用的分类方式不太一样。国内的通常是按照发卡银行来收藏,而国外的则按主题排列,大自然的风光、美丽的动植物、城市主题、体育场面……门类各有不同。他介绍说,这样分,一是因为国外的银行卡发行已经相对成熟,反映到卡的设计上各有千秋。而在国内,银行卡还刚刚起步,上升的空间十分大,按银行分类,有利于追溯卡的发展史,有时小小的卡面显示的信息就很丰富,比如在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不同字体如今都随着工行的股改而统一为一种字体。

  以卡养卡

  藏卡数量日渐增多,藏卡的花费当然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字。当我们向周伟明打探其中奥妙的时候,他先是抿嘴一笑,接着一一道来。

  前期因为专注藏卡,没有想太多,所以资金上的投入是比较高的,有二三十万元。后来,周伟明发现这样下去凭自己的收入是没法达到真正藏卡目的的。于是他动起了脑筋,从买卡,为持卡人付年费,然后对方挂失自己收藏转为大批量买进,重复的就卖给别的卡友或者与其进行交换,周伟明慢慢悟出了以卡养卡的妙方。像那个运通黑卡在海外市场的价格虽然十分高,但因周伟明认识一些持有黑卡的高层人士,所以用较低的价格就可以买进,将多余的卡售出,他就有了再收藏其他银行卡的资金。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周伟明在银行卡的收藏领域里也发现了这一规律。“卡与卡之间也有文化差别,比如龙卡、长城卡等在国内十分常见,跟我一样的藏友不一定感兴趣,但到了国外就变成了老外们的稀罕物。国内一二元一张,到了国外可以卖到100元人民币。同样,有些卡在国外很普通,到了国内却身价倍涨。”利用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中间差价,周伟明或出售或交换,达到了套利和收藏更多银行卡的目的。

  另外,他也注意藏卡的完整性,比如把整个地区的信用卡都办下来,组成一个系列,在收藏市场上也可以卖到不菲的价格。现在,他藏卡的成本已经降到了二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

  随着藏卡生意经的日渐成熟,周伟明的商业思维也茁壮成长,现在他有了更大的梦想。他说,随着藏卡数量的不断增长,自己对银行卡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发现,在发达的商业社会里,围绕着银行卡展开的各种商业活动越来越多,而消费者缺少时间筛选信息,假如能有一个中立的信息整合平台,度身为消费者提供感兴趣的银行卡消费信息,将极具商机,自己多年来累积下来的对于银行卡信息的了解,正好为搭建这个中立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假如有资金对他的创意感兴趣,也许这真是个不错的创意。

  (作者:汤慧)


(2006-08-25)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