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似乎是铁定的食俗,但在我的老家杭州恰是例外。粽子是春节祭祖的贡品,吃黄鱼、黄鳝、黄瓜、黄花菜和黄金肉(简称五黄)才是庆祝端午家家必吃的美食。
自古以来,老祖宗把五月定为“恶月”,主张“五黄”克蝎子、毒蛇、蜈蚣、壁虎、蜘蛛等“五毒”。
记得30年代我童年时的杭州,每逢端午节家家门口要插一柄菖蒲剪成的宝剑和一束艾叶;孩子胸前要挂“香袋”,额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正午时分,每家都生火焚烧驱瘟祛病的中草药,烟熏住所的角角落落,顿时满街青烟缭绕。这时震天响的鞭炮声此起彼落,铿锵咚咣的锣鼓声夹着孩子们的嘻笑欢叫,把驱鬼逐邪的民俗活动推向高潮。
这时祭典驱鬼英雄钟馗以及忠贞不阿的屈原、投江祭父的孝女曹娥的仪式在各家进行,供品中就少不得“五黄”。我和弟妹们就咽着口水,巴望早些撤下供品吃个痛快。
我至今难忘的是老妈烧的蒜子红烧大黄鱼。那时黄鱼是大众化食品,升斗小民买它也不吃力,用它与晶莹似珠的蒜籽红烧,褚褐油亮,鲜美回甘,确实不同凡响。至今想来,舌间还馋液汹涌,特别是它还有防衰老、强体质的功效,更让我常吃不厌。
过了端午节小暑就要来临。“小暑黄鳝赛人参”,据我的当中医的好友告诉我,黄鳝营养丰富,有补虚损、强筋骨的功效,而且从黄鳝中提取的黄鳝素A和B还能降低血糖和具有恢复调节血糖的功能。
黄鳝滋味鲜美,将大黄鳝活杀处理后剁成段,与猪肋条肉一起红烧而成的扬州名菜“红烧马鞍桥”,鲜红柔糯,与东坡肉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黄瓜营养丰富,有清热止渴、利小便、解毒之功,对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烫伤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我对黄瓜独喜洗净后像水果一样啃着吃。也喜欢将它用白醋和糖兑成的卤汁浸渍两天做成西菜常见的酸黄瓜,酸甜适口,爽脆回甘。
黄花菜又称金针菜,有素山珍的美誉,具安神、清热、消炎之功。孙中山先生常用它与香菇、黑木耳、笋、豆腐煲汤,他说:“这就是中医推崇的补血、养血汤。”
黄金肉,是将猪肉切成大块,蘸上芡粉调成蛋液炸得金黄,佐以辣酱油或番茄沙司,中菜西吃,别有情趣。据《本草备要》记载:“猪肉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难怪老祖宗也将它列为避恶去毒的美食。
(作者:林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