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艺术似乎总要泾渭分明才能显出各自的纯粹,假如一个人可以将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而且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光中对两者都能不离不弃,你会怎样想?
熊融礼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他的时候,直觉只告诉我们身前站着位风雅的儒者,却绝料不到充满灵感的艺术细胞与发达的商业思维在他身上同样活跃。这也许正是他20年间在香港创办了两个上市公司的基源吧。
小提琴使他与艺术结缘
身为新利集团董事长熊融礼先生的艺术生涯要从1956年说起。
1956年熊融礼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唱比赛获得第一名,决赛中获全国第六名。当时的评判委员会成员中有贺渌汀,熊融礼引起了贺渌汀的注意,在贺渌汀的安排下,熊融礼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附中学习,自此开始了12年的音乐之旅。
熊融礼的家庭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辈都漂过洋留过学,但没有一个是搞艺术的。熊融礼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在上海音乐学院熊融礼选定的专业为小提琴,因为小提琴最难拉,但却最锻炼意志。在这座音乐艺术的殿堂中,熊融礼师从赵志华、陈文新、谭抒真等名师,同时,他也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古典乐派的熏陶和训练,除专业小提琴外,他还对作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作曲时,他的答复是:“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源头”,许多用文字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用音符可以从另一个层次上表现出来。
1968年,熊融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分别在上海京剧团“海港”剧组及上海乐团工作过。1978年他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担当了上海乐团“上海之春”及多场音乐会的作曲重任。
在香港踏上商途
1980年,熊融礼与同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太太一道来到香港,进入香港音乐统筹处工作。虽然有优厚的薪酬,生活环境十分优越,但熊融礼依旧对当时香港的艺术环境很不适应,他明白地意识到香港绝非搞艺术的乐土。专业道路受阻,又处身于遍地商业氛围的环境中,他不时地陷入思考中,开始给自己规划出两条路:一是去美国或回到大陆继续走音乐专业道路;另一条是适应香港的市场经济环境,转入商途。
当时大陆正处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方面日渐丰裕后,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熊融礼感到祖国的医药业太落后了,很难满足人民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权衡之后,他决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人类健康事业中去”——这一信念秉承至今。
1981年熊融礼与另外二个合伙人,40万港币起家,创办了新利医药,继而在八十年代到大陆投资了“联合制药”、“丽康制药”,九十年代的“东瑞制药”在他的带领下现已成为一个辉煌的医药王国。2003年“东瑞制药”在香港联交所主版上市,为目前香港最大最成功的医药企业之一。
1993年,熊融礼在扩充巩固医药地盘的同时,敏锐地感觉到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将主导未来发展的趋势,于是再一次与他的合作伙伴在杭州成立了新利电子有限公司。自此,新利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套证券自助委托交易系统,第一套银证转账系统;第一套银行卡POS多行共享系统等高科技的产品。1996年荣获惠普公司颁发的“全球POS最佳应用奖”。2001年新利软件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浙江省首家在海外上市的金融软件发展商。
作为实业家、投资家的熊融礼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小提琴,他一直是中国音乐协会的会员,并担任着香港中国名家爱乐协会副主席。他的深深的“爱乐情结”影响着新利,1998年至今,新利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行过8次音乐会。而熊融礼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求学生涯,也使得他在企业发展中屡有艺术概念推出。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商家。”,“我认为艺术和IT在最高点是相通的。”,“真正的好产品应是在恰当的时空中满足人类对某种服务的恰当需求,正如交响乐一样,各种乐器在立体空间中交融演奏出人类情感的主旋律。”
熊融礼:新利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小提琴家、投资家、实业家。
(作者:刘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