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魅力伦敦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解读
 

  伦敦,被公认为世界国际化都市之一。金融之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知识之城”、“创新之都”、“宜居城市”……许多美妙的字眼形容伦敦。伦敦的魅力,正如作家亨利·詹姆斯称伦敦是“一本以人为页的活生生的巨幅百科全书”,她能将历史与现代,活力与创新结合,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影响着世界。

  历史文化名城

  伦敦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宽度和深度、多样性、历史继承性、创造性和创新性上。新老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使伦敦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名城。

  目前,伦敦拥有4项世界文化遗产——格林威治,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名人墓地),伦敦塔,英国皇家植物园;200多座博物馆与美术馆,包括16座国家博物馆,10个全国遗产托管委员会,10个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全英国20%以上的国家珍藏品;480多座体育场馆,游泳池,田径运动场,室内网球中心,滑冰场和人造跑马场;892个保护区;108座剧院和音乐厅;5个世界级的交响乐团,2个歌剧院等。

  金融之都

  伦敦是世界金融、保险、股票交易中心。伦敦已占据了全球20%的跨境贷款、40%的非英国股票交易、32%的外汇交易、43%的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以及二级市场70%的国际债券交易。

  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是伦敦的发源地,伦敦人自己称之为“伦敦城”。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一直是英国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心脏。

  伦敦金融街云集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机构。英国最大的国际收入也来自常住居民才5000人的金融城,据统计,城内的金融经营总额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无愧为英国经济的神经中枢,也无怪乎伦敦人视其为“金饭碗”。这里每日的外汇交易量逾63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动力之都”。可以说,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部概念,几乎都是在金融城得以演绎和体现的。城内有许多狭长的街道和小巷,隆巴德街是一条幽静的小巷,然而,却是现代银行业的发源地。街东有振翅欲飞的雄鹰为标志的巴克莱银行,而以黑马为标志的劳埃德银行则稳坐西端,互不干涉,纵然暗地较劲,也不失绅士风度。

  创始于公元1801年、上市的外国公司堪称世界之最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离英格兰银行百步之遥。其经营的各种债券、股票达7000多种,总值逾1万亿英镑。200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垄断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竞技场,多少次金融风暴从这里刮起,资产在这里顷刻膨胀直冲云霄,也会瞬间坠入深渊,化为乌有。纵然如此,金融界的巨子仍认为,无论世界发生何种金融动荡,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旅游之城

  伦敦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之一,是世界地铁的发源地,至今伦敦地铁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世界之首,伦敦也因此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伦敦地铁现有12条线路纵横交错,总长超过400多公里,仅车站就有270多个,在市区任何一个地点,人们都能在步行10分钟内便可进入四通八达的地铁站。伦敦的地铁与火车站、港口、机场等场所连为一体,既节省时间,又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便利。

  伦敦的地铁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其管理是科学的,也是人性的。它集古老、现代、科技、文化、经济、文明为一体,它是英国综合国力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体验伦敦地铁,可以感受伦敦的脉动。

  伦敦有1700多座博物馆和画廊,除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馆外,还有记录着伦敦发展史的英格兰银行博物馆、交通博物馆、泰晤士河发展博物馆、伦敦博物馆,也有记录着文化轨迹的剧院博物馆、国家画廊,更不乏著名建筑师、文学家的故居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博物馆。大部分博物馆靠各种慈善基金维护着,对保护历史文化的私人捐助也是中产阶级的一种时尚。

  值得推荐的是英格兰银行博物馆(Bank of England Museum),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银行博物馆之一,建于1988年,由英国女王主持开幕。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坐落在历史悠久的伦敦城中心的英格兰银行(the Bank of England)内,索恩爵士在1788年建造了这家银行,但只有他设计的银行外墙保留了下来,其余部分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银行扩建中被毁掉。英格兰银行博物追溯了该银行自1694年依照《皇家令状》(Royal Charter)成立之时直至今日始终作为英国中央银行的全部历程。参观者可了解到纸币设计的纷繁复杂,体验一下美元和英镑市场上交易的滋味,还能了解到许多古老的纸币、硬币的历史。

  创意之都

  伦敦也被誉为世界时尚、设计、媒体、流行服装与艺术之都。

  英国在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首倡并推行了风靡全球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概念。

  在英国,创意产业本意上指那些依靠独立创新,才能和技术发展的产业。创意产业大体包括:广告,建筑,艺术与艺术品市场,电脑和电子游戏,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师,电影和电视录影,音乐,表演,出版,软件。

  1997年5月,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提出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历时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金融业。目前创意产业对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

  在伦敦,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继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伦敦创意与文化产业的总收入估计达250-290亿英镑。对艺术的商业投资达5290万英镑。与此同时,英国的创意产业成就对全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英国的设计师们(包括那些来自世界各地,在英国高等学府接受英式教育和文化影响的新锐精英)已经为全世界各大公司的猎头所青睐。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开始利用设计的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在英国,现代产品、多媒体、娱乐业和时尚业的设计师们发挥他们的创意天分,已经在产品设计、生活方式、服务业和世界知名品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积极支持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在伦敦,更加认可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政府给予非常大的支持,这其中也包括“世界创意之都”计划。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在仿效伦敦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

  知识之城

  伦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知识城市”,也是世界公认的五大城市圈的全球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伦敦则把目光转向“知识城市”的打造,其典型标志就是“城市创新引擎”极为突出。
  
  伦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信息交流和传播业发达。数百家各类大小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展览馆、市民中心遍及整个城市。建于18世纪的伦敦大学、皇家舞蹈学校、皇家音乐学院、皇家艺术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等举世闻名,其中成立于1836年的伦敦大学拥有60多个学院。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构成的文化多样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伦敦著名的《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观察家报》、《周刊》等报刊和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及路透社,每天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自2004年欧洲倡导实施“知识城市”战略以来,伦敦市政当局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利用“城市创新引擎”新的内涵,拟定了城市第一个文化发展战略,该战略提出要把伦敦建成具有创造性的世界级优秀文化中心,并确立了四个重要目标:发展优秀文化;文化要具备创造性;文化要能被公众接受;文化要体现价值。这些目标必须有文化多样性的支撑,只有保证伦敦的各种社团文化都得以展现,使他们积极融入城市的整个文化生命,才能发展优秀的伦敦文化并保证其质量。借助文化艺术活动为依托和纽带,通过在本市或是直接走出去等方式,举办各种文化、艺术、科技博览、教育交流活动,来增强伦敦作为典型“知识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


(2007-07-3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