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远坊位于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近成都路,1924年起造,1926年竣工,2009年上海市政协提案,将光远坊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光远坊”为海上建筑世家,一家三代建筑专业人士张继光、儿子张乾源、孙子张永勤的老宅。
张家百年家业奠基人张继光(1882-1965),宁波鄞县傅家漕人,出生贫苦农民之家,8岁丧父,16岁背着一只小小竹筐,乘上新江天轮从十六铺登岸闯上海,进入上海何祖记营造厂学生意。他小小年纪已意识到要在上海滩拼搏,一定要懂洋文。他省吃俭用去夜校读英文,因此张继光可以直接向外商投标,不用通过翻译,比其他同行赢得了提早报价时机,为老板拉了不少生意。
三年满师后,1901年,19岁的张继光得近代上海营造业(从前称包作头)一代宗师杨斯盛赏识支持,自立门户开设协盛营造厂,先后承建了中国首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大楼(汉口路50号,1907年竣工)、外滩的东方汇理银行(1911年),日本领事馆(1910年)、盐业银行(1923年)、中国实业银行(1928年)。此外,还有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的茂新、福新(今莫干山路50号创意园区)、申新等数十栋厂房,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中西合璧的典型豪宅
上海滩豪宅集中,凭外表看,或许光远坊与沪上颜料大王绿屋豪宅不能相比,但却如张继光秉性:沉实有内涵,不张扬不奢华,毕竟出自建筑行家之手,是十分有特色的中西结合的海派建筑。光远坊前有救火会,边上有巡捕行,选址这里,张继光觉得如此很有安全感。
光远坊外墙为汰石子材料,罗马式白立柱,花园门洞和窗棂栏杆都为传统中圆花楹,整幢房子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早期中西结合豪宅的典型代表。沿街为六大开间的二层半门面楼,内里共有先后六进,是张继光为他六个儿子建造的。
新宅落成之时,上海滩大佬虞洽卿代表宁波帮同业送全堂柚木大餐间家具一套,建筑同业公会送全套32件红木客堂家具一堂,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很有面子的。
光远坊属那种楼高堂深的真正的大宅门,底层一个餐厅连大花园可以放五十桌圆台面,因此诸如营造建筑业同业公会、银钱业公会、水泥业公会、造纸业公会、保险业公会等,但凡张继光任董事的机构的活动都在“光远坊”。特别在抗战时期,光远坊也是上海宁波同乡会主要会董的活动场所。
驰名上海滩的私房菜
与大多数宁波人一样,张继光对自己省俭,对朋友一定周到招待上好。
为了让朋友们吃得好,光远坊特地请来手艺超级大司务阿振师傅。阿振所创银光虾仁(即现在称的水晶虾仁)、金光嫩鸡(现叫小绍兴鸡,鸡表面为金黄色)名驰上海滩私房菜;他的八宝饭,内里有火腿丁,甜中回咸鲜。另外一道甜品“五彩缤纷”,是用白木耳及樱桃菠萝相混,色彩十分鲜艳。今日香港中环高级会所“上海总会”一只“福禄寿”,即为“鸡鲍翅”,这只菜最早也是起源张家大厨阿振。香港上海总会首任会长王剑伟先生在光远坊吃了这只菜后,齿颊留香,在异乡再将它发掘出来。
学麻将学京戏学评弹
乾源伯在“光远坊”出生,直到1956年搬离“光远坊”。张家的孩子,清一色是青布长衫自制布鞋,家里虽有四辆自备汽车,但小孩子都是步行上学,午饭都是自带的,菜就是宁波人常吃的烤菜、咸虾酱等,上的也不是什么贵族学校,就是光远坊附近的渭风小学。
张家的孩子从二年级起就没有暑假了,假期里要补英文、古文、书法。说来你不信,张家的儿子还有一课是要学会搓麻将,专门请来宁波老麻将来教:如何记牌、如何胡牌,如何存心要让人赢却又要让人察觉不到,赢得窝心。此外,还有牌风牌品……并非张继光要将儿子培养成赌徒,而是因为,中国的麻将台,其中蕴藏着很深奥的人情世故和纯中国式的社交文化。旧时企业招聘高层人才,面试方式之一,就是与你搓几圈麻将,几圈下来,你的言谈举止、出身背景、性格品行,就可知道七八分了。
张家的儿子们还要会听京戏评弹,会有专门老戏骨上门说戏讲戏。不必要求玩票登台,但要懂戏,这就是所谓修养。进入中学,就要学社交舞,学吃西餐。
上海人家一般家有来客,小孩子是不上台面的,怕有何不当举止对客人失礼。光远坊的孩子们则从小被逼着上台面待客。乾源伯回忆,自小与虞洽卿、荣宗敬等上海滩头面人物同台吃饭。吃饭是次要,聆听学习前辈处世为人才是真的,乾源伯记得还为虞洽卿盛过饭。
最需要你这样的知识分子
张乾源是张继光第五子,1929年在光远坊出生,直到1956年才迁出,自小勤学,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被保送七个教会大学:圣约翰、之江、东吴、沪江、金陵等,他选了圣约翰建筑系。从此,张乾源终身都没离开过T字尺、三角尺和计算尺!
在汪定曾和王华彬两位导师的教诲下,他1950年就开始投入新中国建设,接受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曹杨新村二万户新公房的卫生所和托儿所。出身豪宅“光远坊”的张乾源遵循父亲从小的教导:造房子是百年大计,老百姓造一幢房子不容易,质量一定要好,信誉一定要好,交楼只好提前,不能延后,这是性命交关的事。这番话张乾源记了一辈子。
23岁时,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张乾源由老师、著名设计师陈植推荐给当时副市长潘汉年,参与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设计项目: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令他在新中国广施才干,成绩斐然。1955-1957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与著名工人劳动模范黄宝妹、杨富珍、裔式娟等齐名的上海市劳动模范。1956年还出席了全国建筑业劳模大会,得到朱德元帅的接见,由于1956年和1958年他分别荣获团中央委员会奖状,1958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点名要与他一起参加植树,并拉住他手说:“我们最需要你这样的知识分子。”
改革开放后,张乾源担任了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顾问总建筑师、政协会常务委员和香港上海实业公司、上海锦江集团等顾问,参与了上海展览中心的改造、波特曼大酒店、花园饭店的设计……他还是东方明珠两个球体形的设计创意者。
建筑世家后继有人
张乾源一子一女,儿子张永勤,同济大学德文班建筑系毕业。后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建筑系深造,现已回归上海,并参与了金山新城区计划和上海沙滩旅游区及大学城的设计。
关于自己儿子,张乾源再三关照:要少写些,他还年轻,路还长着,做得还不够!
(作者:程乃珊)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