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市场颠覆,自2009年11月市场进行调整开始,大盘、小盘投资风格的转换开始形成争议,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进入“虎”年后,经济预期的提前,再次引发市场对大盘、小盘风格转换的争议热潮。那么在大盘、小盘风格的转换现况下,作为基金投资者如何配置好手中的基金呢?
一、大、小盘风格如何转换。
首先看看大、小盘基金的风格转换到底是如何转换,通常情况下,“向好”经济环境下该类企业在市场的反应迅捷,成长性快,在牛市行情大背景下,小盘股表现活跃,市场价格上涨极快,倍受投资者青睐;在市场反复强势震荡的环境下,小盘股震荡也极为强烈,大起大落,导致颇多投资者为规避强势的震荡,转向大盘股,大盘股的特点是企稳不易受影响,在证券市场表现较为均衡,波动幅度不大,此情景下受投资者的追捧。2009年国家4万亿救市资金的投放、保证长扩内需、十大行业振兴规划等强力推动下,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对此,去年一年的市场可以说是热点不断,小盘股表现抢眼;然而去年过多资金的投放市场,今年倍受流动性过剩的考验,早在去年下半年从市场的发展形势可看出,加上“虎”年伊始,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预期提前、证券市场创新发展重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导致了开年来市场的持续宽幅震荡回调,最终引发了当前市场大小盘风格转换的热点争议。
大小盘风格的转换笔者认为是市场的常规态表现,回头看看2009年在各个热点时期的小盘股,基本在一个月甚至是几个交易周内涨幅超过100%,在几个月时间甚至涨幅超过400%--500%的都有,试问小盘股背后的实体有400%--500%以上的成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今年以来市场的调整尤其必要,市场需要稳定的发展,而非过快的迅猛发展,前期过快涨幅的小盘股需要休整才能更好地获得发展。作为专业投资的基金管理者当然更清楚当前的市场形势,尽管当前市场上的基金经理们存在分歧,未来市场虽然涵盖了无尽的不确定性,但是过去的市场是人尽皆知的,市场是否会演变小盘转大盘的情况?
笔者认为这点还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进行验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形的转变会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即可体现,而且可以从2009年四季度基金季报中可以看出端倪,华夏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先生掌管的基金重仓工行、建行等大盘蓝筹股,还有同样以抓热点取得良好业绩的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庄涛都在去年底增加了金融股等大盘蓝筹股的配置,王卫东先生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金融股投资比例达28.65%,重仓浦发银行和中国平安等;庄涛先生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也重配工行和中信证券等。因此,大、小盘风格的转换在今年一季度后即见分晓。
二、如何应对大、小盘风格转换。
作为基金投资者其实在这种大、小盘风格转换的当口,不必太多担忧,主要基于一是投资者没有办法或措施能影响到基金管理者的方向性转变;二是基金管理者作为专业投资研究机构,有专业的团队对市场进行分析,无论从哪个渠道都比基金投资者信息更全面、方向性更明确、专业性更强;三是即使基金管理者投资进行了转型,而在信息未公开披露前,投资者是无法知悉的;四是作为一般基金投资者无法真实有效地统计测算单只基金在大盘股持仓占比70%以下等情况的。
因此,在面临大、小盘风格转换的时点上,投资者需要做的:
一是所持有或者待买入基金在几个时点上的净值变化趋势与幅度,可以以一周或半月的净值变化作参照,找出前一个季度季报的持仓股票,分析一周变化幅度与基金净值变化幅度是否匹配,分别用临近的周期进行比较;
二是侧重关注持有基金的各类信息,及时对基金披露的信息进行细读分析,一般在信息披露上能分析出基金的投资方向和趋势;
三是做好所投基金的目标需求弹性,此举目的是对是否做出赎回或转换基金的依据,如果目标需求弹性大,在所持有基金的方向性大致明确情况下,可继续持有小盘风格的基金,如果目标需求刚性较强,尽可能持有大盘风格基金。
四是充分利用好基金的转换功能,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分别都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基金,在抉择出投资者偏重大盘或小盘基金后,利用转换功能省去繁琐的赎回和再投资以及减省手续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罗勇)
罗勇,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铜仁分行,金融理财师(AFP)持证人,对个人理财规划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中国财经报、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CFP/AFP持证人通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