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站在2010的起点 如何把握基金投资

——写给前行在2010路上的基金投资者

 

  在资本市场中我们总是习惯回顾过去,那样是希望能够更好的预见未来,因为未来才是我们的目标。但在投资的世界中,回顾仅仅是学习的开始,并不能指引投资的方向。站在2010年的起点,策略的起点仍是判断当前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进而找到10年基金投资的方向。

  政策变化引发市场调整,复苏仍为主旋律

  2010年,市场以小幅震荡开局,投资者期待中的跨年度行情并未出现。新年伊始,政策推出的不确定性就为新年市场的变化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在新的一年中,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市场的变化,理性确定自身的基金投资策略,关键是理解股市发展的主线,把握市场中期走向。

  09年推动股市的三大动因是流动性、政策和经济复苏。其中经济复苏是核心,流动性释放和政策目的都是经济复苏。站在2010年起点,政策调整使股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中期来看,基本面因素仍然稳固,复苏仍然是驱动股市中长期走向的核心因素。2010年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增长确定,大市值的银行股估值水平较低,制约市场整体下行空间。预计短期内股市将维持弱势震荡调整,逐步消化政策调整因素。而中期来看转向业绩驱动是必然,这种转换有可能在一季度春节前到来。市场将会在企业业绩回升和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中频繁震荡,投资的难度将相对09年更大。经济转折时期起决定作用的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作用会相对下降,而选股重要性相对而言会重新提升。

  基金组合以均衡配置为主线,蓄势等待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投资者应采取何种策略呢?

  首先,中长期股票类资产的吸引力更强,这一配置方向并未发生变化。从明年的投资布局来看,资产配置仍应以偏股型基金为主。

  其次,短期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使投资目标难以快速实现,这意味着为明年的投资做准备也不能过于急进。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基金组合,等待市场好转是最为稳妥的策略。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对积极型投资者而言,我们建议年底保持70%左右的偏股基金仓位,稳健型投资者保持50%--60%左右的偏股基金仓位,而保守型投资者偏股基金仓位在30%以下。

  对于重仓投资者而言,目前较好的策略是通过审查组合中的基金品种来决定是否买卖;若基金品种较为优秀无需调整,那么最佳的策略是持仓等待。若组合中基金品种不佳,那么可以在年底的市场调整中更换基金品种,既实现阶段性的避险,又实现组合优化。

  对于轻仓投资者而言,可以考虑在市场的震荡中逐步增加至目标仓位。

  “核心+卫星”:基金组合风格配置思路

  在偏股基金中选择何种风格或何种特点的基金呢?

  基于对未来市场投资环境的判断,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配置基金组合时,配置50%--70%的稳健风格权重型基金来追踪市场的整体走势,把这部分基金作为组合的“核心”配置部分;同时配置30%--50%的小盘灵活风格基金来追求超额收益,作为组合的“卫星”配置部分,以达到攻守平衡的投资效果。

  所谓稳健风格权重基金是指规模中大,选股和行业配置能力较强,但同时倾向于均衡配置的基金。这些基金通过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的适度调整来获取略为超越指数的稳健收益。

  而小盘灵活风格基金则重点关注行业轮动配置表现突出,交易较为积极的小规模基金。这类基金配置和选股的方向转换迅速,相对集中投资,持股周转率较高。当然,这种积极投资倾向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这两类基金可作为跨年度布局基金投资组合的备选对象。我们精选了十只基金供投资者参考。其中,交银成长、华夏蓝筹、汇添富价值精选、广发核心、国投瑞银成长等均为风格相对稳健的权重型蓝筹基金;而大成行业轮动、新华泛资源、兴业社会责任、华商盛世、易方达科汇则是中小积极风格的代表。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江赛春)

  江赛春,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6年基金研究从业经验。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2010-03-1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