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年末美元走势:游走在主动贬值与被动升值之间
 

  年末的金融市场,一直有无休无止的忧虑情绪弥漫着。自美联储宣布重启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投资者的担忧情绪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欧债危机也闹得人心惶惶,欧债危机忧虑再度升温,加剧了投资者对美元避险需求的再度回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年末美元走势如何,可以说是有两条主线在决定着,这两条主线分别是:美联储的二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欧债危机的程度。具体地说来,美联储的二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美元的主动贬值,而欧债危机的程度将决定美元被动升值的幅度。

  一、二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的主动贬值

  美联储于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每个月的采购额约为750亿美元,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有分析指出:推升资产价格以及或许存在的美元贬值诉求,是美联储推出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潜在动因,而这可能将进一步导致全球通货膨胀以及货币市场的混乱,导致美元的进一步走弱从而再度刺激商品期货市场的走高。

  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不同的经济形势,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高企、物价处于低位,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胀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增长较快,并纷纷采取经济刺激退出政策。基于经济复苏处于瓶颈期,增长仍然乏力,美日欧相继通过重启量化宽松或重返零利率等货币政策方式,竞相让本国货币贬值,其目的是护航复苏进程,防范二次探底风险。

  同时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失去众议院主动权,仅保住参议院多数席位,意味着奥巴马的很多财政刺激政策未来可能收到钳制,两党之间的分歧会导致国会陷入僵局。若货币政策没有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美国经济前景担忧也会加重,美联储后续宽松预期也可能再度加码,美元指数贬值趋势仍可持续下去,但下行空间有限,幅度会趋缓趋弱。

  在这种情况下,自6月份起美元的弱势格局可延续至年底。因为只有当美联储继续宽松政策的这一预期改变后,美国宏观数据的走强才会成为推升美元走强的因素。

  二、欧债危机程度将决定美元被动升值的幅度。

  自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下调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以来,希腊债务危机开始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蔓延,欧元区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步浮出水面,欧债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金融危机之前,这5国的经济都有过不错的增长,但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实体经济真实的竞争能力,而是源于高额的财政赤字或畸形的产业结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这些国家又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政策的力度,导致赤字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的减少使得这些国家多年来积累的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

  年末,当希腊问题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欧债问题又卷土重来,由于爱尔兰爆出主权债务问题,市场焦点迅速转向欧洲,有关欧元区问题的担忧被再度点燃,欧债危机忧虑再度升温,加剧了投资者对美元避险需求的再度回升,投资者大量抛售欧元,回补美元。

  针对爱尔兰的担忧未能消除,葡萄牙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欧债危机,下一个将是谁?有分析指出:欧债危机蔓延可能的路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整个欧洲。巴克莱资本首席南欧经济学家帕斯库尔表示:“西班牙经济规模太大而难以救助,救助可能会耗尽所有的资金,而意大利照样会被传染”,这会导致“整个欧元区都出现问题”。爱尔兰问题可能蔓延至其他有高额预算赤字的欧元区成员国,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并造成体系性危机,此外,市场对其也将需要救助的预期仍在升温,而这种担忧情绪更是加剧了投资者对美元避险需求的再度回升。

  目前为止,如何解决更大范围的欧元区债务问题仍然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特别由于欧洲各国的国情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欧洲严重的债务问题仍然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因此投资者对此的担忧情绪也继续对避险货币美元形成支撑。

  欧债问题多底有多大,到底能持续多久,我们还不得而知。因此,由欧债问题而引起的风险上升而拖累欧元形成美元被动上涨的因素至少在年内还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一旦欧债危机效应显现完毕,美元的反弹也将告一段落。

  总之,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美元走弱则仍是大势所趋。在2011年以前,美元可能不具备内生因素的主动性上涨。但由于欧债问题的影响,美元将游走于主动贬值与被动升值之间。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蔡华先)

    专家简介:蔡华先,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对外汇、股票、基金、黄金均有较深研究,善于把投资和做人相结合进行思考。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2011-01-2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